臺南海淡廠產水穩定 供應民生及產業用水
【記者李嘉祥/台南報導】 2025/06/19

▲臺南海淡廠產水後可穩定供應民生及產業用水,市長黃偉哲關心臺南水資源建設計畫進度,並將強化海淡廠周邊公設配合地方發展。(記者李嘉祥攝)
針對外界關心將軍區青鯤鯓海水淡化廠計畫產水用途議題,臺南市政府水利局18日表示,依中央核定通過的「臺南海水淡化廠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內容所述,因應大臺南地區整體產業經濟發展用水需求,該計畫產出的海淡水將優先納入既有自來水系統,與既有自來水系統水量共同調配供給臺南地區民生及產業用水使用,減少水庫水源出水量,俾利調蓄貯存於水庫內,以供枯水期間運用,達到供水穩定的目標;因海水淡化具有供水穩定優勢,可更有效調度水資源,使大臺南區域社經發展無後顧之憂。

水利局長邱忠川指出,依水利署評估,傳統水源供應系統面對氣候變遷與極端水文衝擊極大,海淡產水方式取自於「源源不絕的海水」,不受天候、降雨分布不均等水文條件影響,加上現行淡化技術、產水效率及能源回收效能日益精進,可大幅降低供水不確定風險;中央自民國100年起即開始規劃於將軍區鯤鯓興建海水淡化廠,全期每日產水規模約20萬噸,第一期工程產量每日10萬噸,目前辦理設計作業,預計117年完成第一期產水;未來將透過輸水管線併入公共供水系統,由自來水公司統一調度供應民生及產業用水使用,透過多元水源供給,優化臺南水源調度的彈性及供水韌性。

水利局進一步說明,為讓地方民眾充分了解開發計畫內容,水利署與市府於今年5月依「環境影響評估法」及「海岸管理法」召開說明會,地方民眾踴躍發言,關心鹵水排放對漁業的影響、海淡水水質是否符合規定、應再加強與地方溝通、希望海淡廠帶動地方觀光及促進就業等意見,水利署回應說明該計畫經長期詳細評估規劃,海淡水經嚴密生產流程水質後可符合標準,比自來水水質更好,鹵水經模擬排放與海水稀釋後鹽度無顯著增加影響輕微,於施工及運轉階段將加強環境監測不會影響漁民及漁業,並將持續加強與地方溝通說明。

邱忠川局長強調,中央評估在極端氣候下旱象恐將頻繁發生,傳統水資源設施如遭遇嚴重乾旱時將對地區供水造成極大壓力;而台灣四周環海,海水為穩定的水源,推動海水淡化開發新興水源有其利基,黃偉哲市長支持中央透過多元供水增加水資源開闢,穩定民生,農業及產業用水作為,但也籲請中央應充分考量地方民眾、漁民、相關團體意見,務必確保海淡產水水質符合標準、兼顧環境生態及保障漁民權益;市府已爭取7億元中央經費,用於提升淡化廠周邊公共設備,包括道路、綠地、觀光設施等,以配合地方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