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極端氣候嚴重影響農作物 我應找出對策
2024/08/27

極端氣候已成常態,甚至影響農作物收成!世界氣象組織氣候專家Alvaro Silva對外表示,近幾十年來,熱浪、豪雨等極端氣候,不管是發生「頻率」、「強度」都在增加當中。自今年以來,亞、非、歐及北美洲,這些地區發生熱浪導致嚴重損失!此外,極端氣候嚴重影響農作物,政府應找出對策以便防範天災。

台灣身處東亞地區,自然不能置身事外,很多人都覺得高溫炎熱,已經熱到不想外出活動,但因為工作等因素,又不得不外出活動,以致冒著發生「中暑」的風險,由於身處高溫環境,身體無法正常調節高溫,以致發生熱傷害,常見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其中又以中暑最嚴重。

倘若中暑之後民眾處理不當,很可能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中暑死亡率可能達到三成以上!其實熱傷害是可以預防,重點在於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這是針對「人」的部分,再來就是針對「農作物」的部分,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極端氣候將會加重農作物受損,例如高溫、熱浪容易促使水稻受到損害,其他農作物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建議政府應該未雨綢繆,及早制定相關因應對策,例如研究「耐高溫」的農作物品種,以及協助農民採取適應高溫的施肥及灌溉用水管理作業。

其次就是大雨成災,豪雨、強降雨等都會造成農作物泡在水中,通常農民聽到颱風來襲都會搶收農作物,以便降低損失增加收成,但若是沒有颱風來襲,卻出現極端氣候的豪雨、強降雨,這種極端現象往往令人措手不及,等到發現農作物泡水時早已晚了一步,雖然政府都有農作物災損補助措施,但是補助措施依舊是杯水車薪,如果跟災損金額相較實在無法相提並論。

因應極端氣候產生豪雨、強降雨帶來災情,還是必須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雖然過去前瞻計畫已有規劃治水工程,實際上,面對無情的天災,其實還有很大進步空間,政府應重視現極端氣候問題,積極找出對策以防天災發生,例如極端氣候引起的高溫、熱浪,及豪雨、強降雨,甚至大豪雨、超大豪雨等,以農作物來說,除了容易造成嚴重損失,農民收入大幅減少,同時也會影響台灣糧食供應,嚴重者甚至衝擊到整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