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日服15種藥 竟有半數重複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24/11/08

陳阿嬤罹患多種慢性病,隨著年齡不斷增長,陳阿嬤常在不同醫療院所就診,雖然病情十分穩定,但她每次看診時,總會向不同醫師描述相同症狀,因此,服用藥物竟然高達十五種。長期下來,陳阿嬤也搞不清楚藥物的用途。國泰醫院老人醫學科醫師郭惠伶表示,患者前來整合門診,經過一段時間藥物整合,藥物種類減少至七種,減輕頻繁領藥的負擔,服藥量減少也讓心情放鬆不少。

郭醫師指出,當初隨著藥物數量不斷增加,陳阿嬤開始感受到壓力,每天光是服藥和整理藥物就感到疲憊。經朋友介紹前往整合門診,這時發現,陳阿嬤正在服用多達十五種藥物,其中,包括不同醫院開立的類似成分腸胃藥,後來經過整合之後藥物總類大幅減少,甚至減少超過一半以上。

郭惠伶進一步指出,台灣預計明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五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是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隨著人口老化,罹患多種慢性病且多科別就診的老人不斷增加,多重用藥問題也日益受到重視。所謂多重用藥,通常是指使用的藥物數量超過五種,甚至是服用沒有相對應臨床適應症的藥品。

造成多重用藥的常見原因,包括多種慢性病、多個科別或不同醫療院所就診、開立更多藥物治療前一種藥物副作用所引起的症狀(就是所謂串聯性投藥),以及民眾自行購買成藥服用等。

郭惠伶醫師強調,根據統計資料,老年病患服用超過五種藥物比例約為二成八;而在比較衰弱且需要長期照護服務的老年病患,多重用藥比例更高達八成四,可見多重用藥已成為普遍存在的問題。此外,由於老年人肝腎功能退化,造成藥物吸收、分布、代謝及排除能力受到影響,使得藥物副作用及交互作用風險進一步提高。

很多人可能會問,多重用藥該怎麼處理?為了避免多重用藥帶來潛在問題,建議民眾在開藥或領藥時,向醫師及藥師了解藥物使用原因與治療目標,並適當紀錄與分類藥品。回診時務必向醫師告知服藥狀況(效果如何、是否按時服藥),並且評估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