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驱动厦门同安区经济文化高品质发展引擎
【记者王辉丹、杨心亮/厦门报导】 2024/02/04

自西晋太康三年(西元二八二年)置县起,被称为「银城」的厦门市同安区历经一千七百多年的发展变迁。这块地处闽地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中心地带的老城,一度是东南沿海的「经济腹地」,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生活、生产,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会、交流,在千年的风云变幻中沉淀成独有的民俗文化风情。在这里古老的技艺、独特的民俗,彰显著匠心和智慧,更是在时代的浪潮中与人们的生活、文化、经济不断融合,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赋能文旅产业发展,驱动厦门同安区经济文化高品质发展引擎。

「旅游最精髓的就是体验当地的文化风俗,非遗演出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同安的特色民风!」近日,到方特东方神画「亲子游」的许女士在景区内体验了一把「非遗大餐」,这让她对同安产生浓烈的好奇感,希望在厦门多留几日,进一步体验当地的民风民俗。在她的体验清单里,不仅有同安封肉、薄饼等非遗美食,还有漆线雕、珠光青瓷等非遗制作技艺,而景区里安排的非遗演出则让她集中过了一把「文化瘾」,觉得特超所值。

据了解,目前,厦门市同安区拥有国家、省、市、区级非遗项目共计43项,各级传承人四十五名。建设了小坪莲花褒歌传习中心、珠光青瓷传习中心、传统锡雕传习中心等多个传习中心,以及宋江阵、车鼓弄、舞龙舞狮、民间器乐、民间戏剧、闽南童谣、农民画等廿一个民俗文化基地。这些曾经隐匿於民间的非遗技艺,正一步步地走进大众的视野,成为同安文旅发展中重要的赋能元素。

去年十二月中旬举办的「同安非遗文化进景区」活动中,闽南舞蹈《鼓韵浪车鼓》、荷叶说唱《新城小曲》、答嘴鼓《改革开放》、南音表演唱《一身爱到我君里》、闽南舞蹈《共圆中国梦》、现代小戏《无相欠》等被搬上了舞台,极具闽南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温婉柔美的闽南语,带著游客上演了一场「穿越时空的遇见」,引得游客连连叫好。

厦门同安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相关人员表示,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很受游客的欢迎,有时单场参与人数可达两百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