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基金会保种复育
【记者巫诚道/综合报导】 2024/04/19

近年来粮食安全的议题不断升温,而保种复育是各国积极寻求的解方,面临极端气候影响全球农耕,暴雨、久旱或病虫害都可能导致某个农作品种就此消失。慈心有机农业发展基金会於十多年前便积极透过各种方式进行保种复育行动,并於2023年承接农业部农粮署「强化花东地区原乡保种及复育计画」,以具有原住民主食文化特色及抗旱性佳的「小米」,作为永续保种的主轴。慈心基金会认为,部落永续保种的价值,在於「有人种,有人吃」的生活饮食循环,因此积极与部落农友合作将面临流失的种原种回土地,并提供部落孩童更多接触传统作物与饮食的机会,延续原民部落传统的文化内涵,发挥种原代代传续的生命力。因此,慈心基金会於今年(2024)3月起规划一系列的「小米进校园营养午餐」、「小米农民变老师」、「绿色餐厅主厨进校园」及「文化健康站」等活动,带动学子重新找回传统美味的记忆,并邀请企业支持与赞助,让部落产销正向循环,传承民族味觉与永续保种的精神。慈心基金会在推动小米永续保种之路上,面临部落耆老年迈与小米主食地位逐渐下降等困境。发现在小米转作友善复耕的过程中,懂得种植小米的长者逐渐减少,部落的传统粮食知识与纪录快速流失。同时,如果家里没有种植小米,部落孩子平常能吃到小米的机会不多,且易受外来饮食习惯的影响,对传统作物小米的味道陌生,味蕾和文化连结产生了严重的断链。因此,为了把民族味觉吃回来,基金会於今年(2024)发展出一系列食农教育与文化传承推动,希望以多元的方式扎根,扩大供需效益,发展永续保种的经营模式。

慈心基金会期望将永续保种价值与意义扩大,不仅期望企业响应与赞助,更邀请社会大众亲身至部落走读、参与保种体验活动、支持保种田的经营、购买保种作物,以及小额募资认养小米田所产出之作物,带动部落更多人加入种植,保存小米品系,增加耕作面积,成为永续保种和粮食安全的长期支持力量。基金会陪伴部落永续保种复育的范畴除了小米,还包含其他珍贵的原乡传统作物,如∶油芒、旱稻、刺薯、红藜、高粱、芋头等。期望携手多方持续蓄积累永续保种的量能,让珍贵的部落文化资产代代传续,建构粮食永续发展愿景。(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