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部落饮食文化 慈心复育斜坡小米
▲马太鞍的小米田欢喜丰收。(图∶慈心基金会提供)
面对气候变迁导致种原逐渐消失,全球农业种原复育行动,不仅为了粮食安全,更试图维系人类文化瑰宝,小米即是重要粮食与文化的代表作物。其因具备适应极端气候的韧性特质,以及丰富的营养价值,被联合国选择成为永续食物安全的核心农作物。小米曾是台湾许多原住民部落的传统主食与重要作物,因此7年来,财团法人慈心有机农业发展基金会走访了花东地区的30个部落,结合部落农民与产官学三方,盘点搜集小米种原品系、陪伴农民解决小米病虫害与防鸟问题、支持多样小米品系栽种、举办小米保种交流会、与种苗改良繁殖场一起更新117个小米种原,并将健康种子返还农友栽种,以及建立当地的种子保存体系等。
近年,更在农粮署的支持下将小米保种提升为饮食行动,与34位部落保种农民合作保存在地小米品系、连结台东12所国中小幼儿学校支持小米饮食,邀请在地小米农民进校园担任食农老师,让小米文化扎根於孩童心中。另外,慈心亦获得了13间认同小米保种及文化传承理念的企业赞助及6位绿色餐厅主厨协力参与保种计画,向部落采购560公斤的小米,提供在地学生每周可以食用一次小米饭午餐,让藏种於农理念真正落实在生活中,并以多元的方式朝著永续保种的目标迈进,希望对人类粮食安全有所贡献。
慈心基金会执行长苏慕容认为,真正的农业永续不仅只在获取粮食温饱,更需建构在与自然和谐发展,落实在日常生活、饮食、文化传承乃至教育中。而台湾花东原住民族文化丰富,蕴藏许多珍贵的作物种原,并拥有与自然共生、尊重自然,将作物融入生活中的生态农耕智慧与文化,能为当今因气候危机下的农粮系统带来重要的支持力。
把种子保存在种原库里,是保留希望与基因的种子;把种子种下去,它会发芽、开花、结出果实、变成更多种子,成为日常食材,当小米成为每一个世代的味觉记忆、成为生活与饮食的一环,我们相信这是最有机会让小米在原住民的斜坡上持续被种植下去、永不间断的最好保种方式。
近年,更在农粮署的支持下将小米保种提升为饮食行动,与34位部落保种农民合作保存在地小米品系、连结台东12所国中小幼儿学校支持小米饮食,邀请在地小米农民进校园担任食农老师,让小米文化扎根於孩童心中。另外,慈心亦获得了13间认同小米保种及文化传承理念的企业赞助及6位绿色餐厅主厨协力参与保种计画,向部落采购560公斤的小米,提供在地学生每周可以食用一次小米饭午餐,让藏种於农理念真正落实在生活中,并以多元的方式朝著永续保种的目标迈进,希望对人类粮食安全有所贡献。
慈心基金会执行长苏慕容认为,真正的农业永续不仅只在获取粮食温饱,更需建构在与自然和谐发展,落实在日常生活、饮食、文化传承乃至教育中。而台湾花东原住民族文化丰富,蕴藏许多珍贵的作物种原,并拥有与自然共生、尊重自然,将作物融入生活中的生态农耕智慧与文化,能为当今因气候危机下的农粮系统带来重要的支持力。
把种子保存在种原库里,是保留希望与基因的种子;把种子种下去,它会发芽、开花、结出果实、变成更多种子,成为日常食材,当小米成为每一个世代的味觉记忆、成为生活与饮食的一环,我们相信这是最有机会让小米在原住民的斜坡上持续被种植下去、永不间断的最好保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