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夏季玩水慎防溺水 牢記防溺5步驟10重點
2024/06/28

最近媒體報導,台中市一位外送員疑似天氣太熱,在港口下海玩水後竟不見人影,附近留下一部外送機車,台中港務局、海巡隊獲報後積極搜救當中,但直到晚上都沒看到落水者身影!清華大學美籍印度裔外籍生偕同友人前往屏東縣,總共六男三女在墾丁船帆石附近玩水,沒想到發生溺水意外事件,二人疑似被暗流捲走其中一人幸運獲救,但美籍印度裔外籍生被救起已無呼吸心跳!

宜蘭縣頭城鎮也發生疑似落水事件,八十多歲老伯與家人在大溪蜜月灣旅遊時走散,海巡署獲報後積極搜救,後來在南方澳內埤沙灘附近,有人發現失蹤的八十多歲老伯已無呼吸心跳!

炎熱夏季許多人都會玩水消暑,然而溺水死亡意外頻頻發生,很多人都忽略夏日戲水潛藏的危機。根據統計資料,溺水意外事件發生地點以「溪河」最多,「海邊」次之、「圳溝」排到第三順位,發生時間多半在六月至十月之間,其中又以七月最多。

台灣四面環海,地理環境擁有多條河川溪流,民眾隨處都有機會接近各式水域休閒活動,因此,夏季玩水的人特別多,只是經常忘了自身安全。其實擅長在游泳池游泳者,並不等於也擅長在野外游泳,台灣游泳教育著重距離與技巧,甚至過低的游泳門檻,讓民眾誤會自己具備野外游泳能力。

通常危機時求生成功關鍵,主要靠平時熟練水性與自救技巧。值得一提的是,若看到有人溺水應牢記五個步驟,這是低風險到高風險救溺方式,包括第一時間必須大聲呼救,撥打一一九,利用周圍救生器材包括延伸物救人,如過距離太遠可以拋送漂浮物給對方,最後就是利用大型浮具划過去救人。

此外,預防溺水也有十個重點,第一,戲水地點必須合法,要有救生設備與人員;第二,避免做出危險行為,玩水時千萬不要跳水;第三,湖泊溪流落差變化大,玩水時游泳特別小心;第四,玩水不要落單,隨時注意同伴狀況;第五,下水前務必暖身,不可穿著牛仔褲下水。

第六,玩水時,不要在水中惡作劇;第七,身體疲累狀況不佳,這時不要玩水也不要游泳;第八,不要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因為可能有失溫風險;第九,隨時注意氣象報告,現場天氣不良不要玩水;第十,民眾應加強游泳漂浮技巧,如果不幸落水,應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