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孩子不是陪祭品 擁有生命自主權
2024/07/05

近日媒體報導,一名新北陸配攜二名女兒到碧潭尋短引發關注,二名女兒因此不幸身亡。近年來,攜子自殺、狠父殺子、藥癮患者或同居人虐待兒童等社會新聞層出不窮,這些疑似兒童虐待、兒少疏忽的社會事件背後,常牽涉到情感、情緒、家庭、經濟、疾病、藥癮等各類社會議題。攜子自殺新聞令人悲痛,孩子不是父母的財產,孩子的生命及生存不該輕易被剝奪,不能將孩子當成陪祭品,孩子擁有生命自主權。

有些家長犯下殺子自殺事件,可能已經有身心疾病,但若從親密關係爆力或是離婚而衍生,則可能是報復心裡,想讓留下來的人悔恨一生,亦或是擔心留下子女無人照顧,這種念頭非常殘酷,也是兒童虐待裡最嚴重的一種;家扶基金會提到,「殺子自殺」五成以上都與經濟因素有關,生活壓力更是高達八成,當家庭面臨經濟的重大考驗時若無足夠資金得以處理,又未能有效建構系統面對時,孩童就容易成為父母抉擇中的犧牲品。然而「殺子自殺」案件錯綜複雜,也不宜隨意指責他人未盡保護責任,或糾責被認定應該及時防範的人。

自殺是全球性的公共衛生與社會問題,涉及經濟、社會、家庭、疾病及生活等複雜因素,絕大部分自殺事件並非單一因素造成,因此自殺防治方法也是多層次、多元的。

從過去的研究統計發現,攜子自殺者通常合併失業、經濟、家庭、婚姻等多重問題,「死亡非孩子所願」,請大人尊重孩子生存的權利,且不要放棄自己,對於自己及孩子真的可以有更好的選擇,而讓孩子的笑容陪伴你一輩子。另外,這樣的家庭可能就在你我的周遭,如果社會大眾都能留多一份關心並主動注意高風險個案或家庭,鼓勵這些個案勇於求助,將有助於阻止這類不幸事件的發生。

保護兒童是每一位社會公民的共同責任,也是評量一個國家社會是否進步的重要指標,對於需要協助度過難關的父母親來說,孩子應該是維繫家人感情的羈絆、甚至是支持大人克服困境最大動力。適時求助,是每一個家庭可以做的,每個人多一分謹慎,多一點關懷,兒童安全才能多一份保障。如有短暫急難救助等方面需求可撥打衛福部一九五七福利諮詢專線諮詢、或打家扶關懷專線○八○○-○七-八五八五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