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稅真改革 良心救台灣(153)—立陶宛東亞研討會 探討台灣宗教自由問題
【文/林歆芙】 2024/12/21

▲國稅局明知原課稅處分錯誤違法,還查封拍賣太極門修行道場預定地。
台灣有宗教自由嗎?很多人應該會覺得答案並不難,因為相較於中國大陸,台灣經常被視為東亞地區人權與宗教自由的燈塔。2024年10月18日至10月19日,在立陶宛考納斯著名的維陶塔斯·馬格努斯大學(Vytautas Magnus University)舉行的「東亞的國家建設與文化多樣性:挑戰、敘述、展望」國際研討會,最後一場次的全體會議中就說明了這一點。雖然日本、南韓和中國大陸也是探討的對象,但這次會議特別關注台灣,並輔以有關台灣的攝影展。最後一場次的主題是「戒嚴期間與解嚴之後的台灣新興宗教團體」。前立陶宛外交官、歐洲信仰自由聯盟(European Federation for Freedom of Belief,FOB)科學委員會成員羅西塔·索麗特透過視訊提到,太極門案件的始作俑者—侯寬仁檢察官試圖創造一個假的「自救會」卻以失敗坐收,而她也另外做了四點補充。

首先,台灣早在帝國時代就有宗教和心靈團體應該積極支持政治權力的觀念,如果他們不這麼做,就會受到懲罰。1996年總統大選之後,太極門被質疑沒有支持最終當選的國民黨候選人,於是就發生了之後的事件。第二,台灣並不總是民主國家。戒嚴時期並沒有真正的宗教自由,當時發生的事件所導致的後果,到現在都仍然可以感受得到。第三,台灣從後威權轉型到民主的過程是緩慢而艱辛的,這件事可以從「1996年仍會發生出於政治動機對宗教與心靈團體的迫害—也因此發生了太極門案件」來證明。第四,一些媒體對少數宗教和心靈團體的敵視傳統仍持續著,這從本次研討會其他論文中可見一斑。

劉盈均擁有文學、跨文化和斯拉夫研究學位,現在在荷蘭管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同時也是一名太極門弟子,她以「台灣太極門案:經濟與法律分析」為題,指出法律的錯誤不僅造成不公正,還讓太極門和台灣社會付出了不必要的成本和不良的經濟後果。她指出,太極門是個古老門派,在傳授武術、氣功和自我修行的同時,也到世界各地推動「用愛與良心促和平文化」的理念。
劉盈均總結太極門案件是源於侯寬仁檢察官的違法起訴,2007年7月13日經法院三審判決確定太極門無罪、無稅、無違反稅捐稽徵法,弟子贈與師父的敬師禮屬免稅所得,然國稅局仍堅持發出毫無根據的稅單。最後,除了1992年的稅單之外,其他所有稅單都被更正為零。而這張1992年的稅單卻造成2020年太極門修行聖地遭政府查封、拍賣未果而收歸國有。台灣和海外的太極門弟子都視這個案件為不公之痛、不平之苦。劉盈均指出,太極門案件凸顯了台灣政府在執行稅法時的公正性、一致性問題,同時也損害了台灣的國際形象,造成所有台灣人的經濟損失。隨著台灣持續其民主進程,解決這些問題對於促進政府與公民之間的信任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