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学会吁 儿童视力需严格医疗介入
【记者锺佩芳/台北报导】 2025/01/07

儿童视力需严格医疗介入,中华民国眼科医学会指出,儿童视力发展的复杂性不仅限於屈光度数问题,儿童时期更是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阶段,视觉异常可能源於眼球或大脑、甚至是全身系统性的疾病,若问题未及早发现和治疗,可能导致弱视及终生的视觉功能缺损。

有关验光师团体争取开放六岁以下儿童验光权、六岁至十五岁儿少之独立验光权,以及验光师法规英译等议题,卫生福利部表示,验光师业务范围,已於验光人员法第十二条明确规范,其中「非侵入性之眼球屈光状态测量及相关验光」有关一定年龄儿少之验光规定,立法当时即已阐明系为保护儿少族群之视力健康(例如∶因特殊眼球疾病或神经疾病所致视力问题、假性近视或其他眼病变等),须由医师先行诊察、诊断并评估,以免延误就医。

医学会强调,稚龄儿童的验光与视力检查跟成人有显著不同,常需使用特殊的检查技术和仪器,需要观察评估各年龄阶段儿童的视觉反应与功能表现,儿童及青少年的睫状肌调节能力极强(十岁儿童可达十三、十四个屈光度单位,而四十岁成人仅剩不到六个单位),容易导致假性近视的验光误差,检查时需要使用散瞳剂,这是国际眼科学界公认的唯一标准方法。散瞳剂可暂时放松儿童的睫状肌,排除假性近视的影响,确保验光结果的准确性。然而,散瞳剂的使用需由具备完整医学背景的专科医师执行,并考虑儿童个别健康状况,包含药物的剂量、使用频率和潜在副作用等,否则可能造成严重後果。若不经散瞳即进行验光,将可能导致错误度数的眼镜配置,不仅无法解决问题,甚至会加重视力损害。

台湾是全球近视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儿童近视率居高不下。近视不仅影响生活品质,更是造成多种眼疾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近视每增加一百度,黄斑部病变、视网膜剥离、青光眼及白内障等眼疾的风险大幅提升。医学会强调,近视是一种需要长期监控和多面向治疗的慢性疾病,无法仅透过简单的验光配镜解决。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近视防控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包括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角膜塑型片(OK镜)、近视治疗的软式隐形眼镜及近视治疗的框架眼镜等。然而,这些治疗选项的选择需由医师根据个别病患的状况进行专业评估,根据国际标准选择治疗方案,并依照散瞳後的度数,验配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医学会强调,未经专业诊断的治疗不仅无法有效控制近视,还可能引发更多健康问题。因此,必须以严谨的医疗专业为基础,确保每位儿童都能接受最佳的近视防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