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日新月異 台與國際肺癌研究學會合作交流
不論在台灣或是全球,肺癌一直高居癌症死亡率第一名;在台灣肺癌更是連續十三年位居國人癌症死因首位。台灣肺癌研究學會理事長暨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新教授表示,近年新藥、新療法接續問世,肺癌治療可說是日新月異。
台灣肺癌研究學會與臺大暨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一月十一日至十二日與國際肺癌研究學會(IASLC)共同舉辦國際肺癌學術研討會。本次會議是台灣肺癌研究學會與國際肺癌研究學會(IASLC)連續第三年在台舉辦專題研討會,兩百多人國內外肺癌診治的權威參與,亦是兩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後,首次聯手舉辦的國際性研討會。
中研院院士楊泮池發現台灣在肺癌發現,東亞肺癌特色是「不吸菸」,台灣三分之二肺癌患者沒有吸菸史,現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能夠揪出家族史、重度菸癮者的患者,促成國家推動LDCT普篩政策;另外楊志新院長長期帶領的研究團隊過去在肺癌EGFR以及ALK驅動的基因突變領域在全球貢獻顯著。
楊志新教授解釋,過往一到三期肺癌可開刀的早期肺癌,多半就是手術治療,最多術後加上化療、放療。但近年,早期肺癌術後除了化療之外,搭配標靶治療,或是搭配免疫治療作為輔助治療。最後發現有明顯存活差異。尤其是免疫治療,對二、三期病人,可以有一到兩成的進步。有些甚至在治療前就要做!適當選擇,對存活的改變很明顯。
至於第四期患者,治療也已經不再只是追求多半年、一年存活。例如有些單一標靶藥物(ALK基因突變)、六成患者可以使用同一種藥物超過五年,至於免疫治療,也有超過一成在追蹤五年以上、仍然獲得良好控制。楊志新院長提及目前肺癌晚期絕大部分病人,必須免疫治療跟化學治療合併,健保署正在研議,學界醫界也殷切期待,不要限制太多,因為一旦健保署限縮政策,很多病人就無法用到適切藥物,建議健保署並不需要限定某一個或兩個,有競爭才會有助醫學的學術發展。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前院長鍾飲文回到政策面向,呼應賴總統宣示二○三○年前癌症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肺癌十大死因首位,今年新成立的癌藥基金到位,補齊資源,健保署要加快將癌症治療指引跟上國際;又許思考國際間像日本做法,病人部分負擔(Co-pay system)治療藥物費用,更快實現新藥可近性。
台灣肺癌症學會於此次研討會期間同步舉辦「年輕學者共同訓練課程」,由國際學者與國內專家,共同指導來自東北亞和東南亞地區的二十位青年學者,為未來的肺癌治療與研究傳承注入新生力量。楊志新教授指出,年輕學者訓練課程係由學會支助旅費、邀請亞洲年輕世代醫師一同參與,藉此訓練年輕醫師協同研究、著作國際期刊論文等能力。年輕醫師們不僅有機會親炙大師風采,也能找到未來潛在的合作夥伴、跨國同儕,對於鄰近國家的年輕學者非常有吸引力。他表示,台灣在亞洲地區具有地理中心優勢,也盼此一活動常態化後,成為培育新生代的樞紐(HUB)。
台灣肺癌研究學會與臺大暨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一月十一日至十二日與國際肺癌研究學會(IASLC)共同舉辦國際肺癌學術研討會。本次會議是台灣肺癌研究學會與國際肺癌研究學會(IASLC)連續第三年在台舉辦專題研討會,兩百多人國內外肺癌診治的權威參與,亦是兩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後,首次聯手舉辦的國際性研討會。
中研院院士楊泮池發現台灣在肺癌發現,東亞肺癌特色是「不吸菸」,台灣三分之二肺癌患者沒有吸菸史,現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能夠揪出家族史、重度菸癮者的患者,促成國家推動LDCT普篩政策;另外楊志新院長長期帶領的研究團隊過去在肺癌EGFR以及ALK驅動的基因突變領域在全球貢獻顯著。
楊志新教授解釋,過往一到三期肺癌可開刀的早期肺癌,多半就是手術治療,最多術後加上化療、放療。但近年,早期肺癌術後除了化療之外,搭配標靶治療,或是搭配免疫治療作為輔助治療。最後發現有明顯存活差異。尤其是免疫治療,對二、三期病人,可以有一到兩成的進步。有些甚至在治療前就要做!適當選擇,對存活的改變很明顯。
至於第四期患者,治療也已經不再只是追求多半年、一年存活。例如有些單一標靶藥物(ALK基因突變)、六成患者可以使用同一種藥物超過五年,至於免疫治療,也有超過一成在追蹤五年以上、仍然獲得良好控制。楊志新院長提及目前肺癌晚期絕大部分病人,必須免疫治療跟化學治療合併,健保署正在研議,學界醫界也殷切期待,不要限制太多,因為一旦健保署限縮政策,很多病人就無法用到適切藥物,建議健保署並不需要限定某一個或兩個,有競爭才會有助醫學的學術發展。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前院長鍾飲文回到政策面向,呼應賴總統宣示二○三○年前癌症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肺癌十大死因首位,今年新成立的癌藥基金到位,補齊資源,健保署要加快將癌症治療指引跟上國際;又許思考國際間像日本做法,病人部分負擔(Co-pay system)治療藥物費用,更快實現新藥可近性。
台灣肺癌症學會於此次研討會期間同步舉辦「年輕學者共同訓練課程」,由國際學者與國內專家,共同指導來自東北亞和東南亞地區的二十位青年學者,為未來的肺癌治療與研究傳承注入新生力量。楊志新教授指出,年輕學者訓練課程係由學會支助旅費、邀請亞洲年輕世代醫師一同參與,藉此訓練年輕醫師協同研究、著作國際期刊論文等能力。年輕醫師們不僅有機會親炙大師風采,也能找到未來潛在的合作夥伴、跨國同儕,對於鄰近國家的年輕學者非常有吸引力。他表示,台灣在亞洲地區具有地理中心優勢,也盼此一活動常態化後,成為培育新生代的樞紐(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