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测首日自然贴近生活时事
【中央社台北十八日电】 2025/01/19

学测今天第二节考自然,试题取材贴近生活时事,如比特币、半导体材料、测啤酒苦度、仿效脑神经网路奠定AI基础的诺贝尔物理奖研究等,展现学科知识如何应用於生活中。

一一四学年学科能力测验今天举行第一天考试,第二节考自然,大学入学考试中心邀请入闱的高中教师协助审题,教育部则邀请台北市高中物理科、化学科、地球科学科等教师群和双北市高中生物科教师群协助分析试题。

审题教师透过书面资料分析,物理试题取材贴近时事,如比特币、无线充电等,第四十七至四十九题考诺贝尔物理奖是探究与实作试题的亮点,要学生结合理论和实验,探究隐含在图表中的物理意义;试题也结合生活情境,如二氧化钛光触媒等,物理试题中间偏易,但比去年学测稍难。

松山高中教师蔡皓伟表示,今年量子现象的物理试题较多,配分高达卅一%,是往年比较少见的;试题也连结新科技或AI,例如光触媒材料、比特币等,另外还取材二○二四年诺贝尔物理奖的研究,科学家仿效脑神经网路,奠定AI的基础。

化学试题方面,审题教师提到,取材结合材料科技应用和能源议题,例如半导体材料应用、化石燃料和液化石油气、奈米科技等;试题著重图表判断和数据分析能力,实验题融合探究情境,例如以萃取法间接测定啤酒苦度。

建国中学教师赵君杰指出,今年化学试题偏难,对自然组考生比较有利,图表题占化学试题的五十%,计算量分量适中,但略为繁杂;部分试题与生活、科技、能源等议题关连性高,例如考探讨啤酒苦味检测的方法、新型光触媒材料的开发等。

审题教师认为,生物试题取材广泛,并著重学科概念和生活的结合,例如引用虱目鱼耐寒的特性,评量学生分析归纳实验数据的能力,也结合海洋生态,取材矽藻、海水色阶等;作答形式呈现多元,包括图表判读题、表格数据转化图形的作图题、连结文本图表并分析规划,表达思考理由的简答题。

建国中学教师刘玉山提到,生物试题难易适中,非选题比往年平易近人,继去年诺贝尔奖入题後,今年又再度出现诺贝尔奖的研究;今年题干增加许多有利判读的资讯,让题目难度下降了许多。

至於地球科学试题,审题教师表示,试题除了测验课本中的关键知识,也结合真实情境,如台风预报图等,许多试题都能从时事新闻或科普影视找到相关内容;部分题目结合探究与实作,例如第四十四题要考生利用有限的工具搜集资料,判断所在地的海拔高度。

中正高中教师李 雯指出,今年地科推论题占比过半,图表题仍维持一定比例,但非选题难度提升且配分增加,考生须从图表撷取正确资讯,并结合学科知识来推论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