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无法取代的自然探索教育 林试所办种子教师研习
【记者锺佩芳/台北报导】 2025/02/18

▲自然探索活动强调团队合作。(图∶林试所提供)
AI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人类的产业将被AI取代。但是,AI是否可以取代传统教育呢?「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儿童」作者理查.洛夫(Richard Louv)在书中强调∶人类因疏远自然而产生的各种表现,如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发胖、容易忧虑、缺乏同理心等等症状。公益平台文化基金会董事长严长寿更呼吁,AI难取代情感与体验,学做事前先学做人。

AI原本只是一项用於研究领域的专精科技,近年来随著更多技术成熟发展,使AI技术更趋成熟,包括硬体运算速度、云端运算、大数据、辨识技术、机器学习等,造就了AI时代的大爆发。

农业部林业试验所负责自然探索教育计画主持人,范义彬副研究员说明∶自然探索教育是将科学调查的方法和技术,转化成活动和游戏,结合学校教育、十二年国教课纲、户外教育,接轨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融合学科知识、自然生态的学习方式,让学习走入真实世界,启发一手学习,培养学童具备迎向未来世界的核心素养,这是跨领域学习、多角度素养的教育模式!

为了落实、推动自然探索教育,林试所今年将和实践大学高雄校区、台北市立大学、桃园市立八德幼儿园合作办理三场种子教师研习,从幼儿学习到高等教育,推广落实在体制教育中。

本次研习在南部举办的目的,实践大学环境教育与永续发展中心负责人王雅亮副教授表示,该中心以大学社会责任(USR)为宗旨,推广环境教育与培育环境教育人才为目标,是南部环教师师资培育的重镇,更期待透过这次研习培训,养成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为教育的种子教师。

拥有师培中心的台北市立大学,地球环境暨生物资源学系刘思岑副教授,也是环境教育负责人表示,我们深知自然探索教育的重要性,期待研习营提升教师实践自然教育的能力,将探索活动融入课堂,并结合教学反思,促进互动与体验式的学习。

八德幼儿园林璧琴园长强调,目前幼儿的学习太依赖手机、平板,已经是目前幼儿体验及学习的模式,如何让孩子透过身体、双脚感受泥巴、花草的互动,亲近自然,找回幼儿的健康、互动、学习、体验,这是参与这次研习的期待。

林试所开启了科学探究落实在公民科学,将科学素养结合於体制教育,是校园户外教育最佳的方式,目的达到动手、动脑、团队合作的核心宗旨,以达到永续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