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局辦失智友善社區推動工作坊

▲衛生局辦理失智友善社區推動工作坊,營造本市失智友善環境有成。(圖:衛生局提供)
建構失智友善環境,基隆市衛生局日前辦理兩梯次的「失智友善社區推動工作坊」,邀請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陳俊佑處長擔任講座,與七區衛生所、三處失智共照中心的醫護人員及熱心志工等共六十二人,齊聚研討失智友善社區推動之策略與方法,學習其他縣市推動之成功經驗,推行失智友善社區。
討論過程中,信義區據點志工提出,願意配合醫療院所舉辦「健康識能活動」,協助從中找出疑似失智症長者,轉介進入據點參加活動;各區也都設計了各自的推動工作計畫與指引地圖,讓本市失智友善社區推動工作充滿期待與熱情。
衛生局和各醫療院所在社區、校園與職場等處,運用講座、看電影、說故事、運動及手作等多元化課程,增進民眾失智症識能,使大家了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性,以及趨吉避凶的預防方法。
衛生局指出,109~114年本市一共培訓了8,290位失智友善天使,有300家失智友善組織,且已有80里的居民,有參與過失智症相關教育課程或活動。113年有超過2萬人次觸及失智認識及友善態度衛教或宣導活動;另外,本市設有3處失智共照中心、11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2處家庭照顧者服務據點、8處日間照顧中心,以及1處團體家屋,為失智者及其家庭提供失智照護服務;社區宣導失智症識能及預防方法,醫療院所診斷、提供藥物與資源轉介,長照所佈建據點,辦理預防延緩活動及照顧者支持課程,提升本市失智確診率至70%以上(確診4,127人),積極完成國健署「2025失智友善台灣777」目標。
衛生局長張賢政表示,在高齡與失智友善社區中,每個人都應該是友善天使,認識失智症、了解預防方法與友善溝通,適時給予失智者協助,並提供照顧者生活及心理上的支持;另外,失智症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有效延緩失智症狀惡化,而經由獲取醫療與生活上的資源,透過藥物與非藥物的治療,則能提升失智家庭的生活品質,減輕家人的心理及經濟負擔。
討論過程中,信義區據點志工提出,願意配合醫療院所舉辦「健康識能活動」,協助從中找出疑似失智症長者,轉介進入據點參加活動;各區也都設計了各自的推動工作計畫與指引地圖,讓本市失智友善社區推動工作充滿期待與熱情。
衛生局和各醫療院所在社區、校園與職場等處,運用講座、看電影、說故事、運動及手作等多元化課程,增進民眾失智症識能,使大家了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性,以及趨吉避凶的預防方法。
衛生局指出,109~114年本市一共培訓了8,290位失智友善天使,有300家失智友善組織,且已有80里的居民,有參與過失智症相關教育課程或活動。113年有超過2萬人次觸及失智認識及友善態度衛教或宣導活動;另外,本市設有3處失智共照中心、11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2處家庭照顧者服務據點、8處日間照顧中心,以及1處團體家屋,為失智者及其家庭提供失智照護服務;社區宣導失智症識能及預防方法,醫療院所診斷、提供藥物與資源轉介,長照所佈建據點,辦理預防延緩活動及照顧者支持課程,提升本市失智確診率至70%以上(確診4,127人),積極完成國健署「2025失智友善台灣777」目標。
衛生局長張賢政表示,在高齡與失智友善社區中,每個人都應該是友善天使,認識失智症、了解預防方法與友善溝通,適時給予失智者協助,並提供照顧者生活及心理上的支持;另外,失智症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有效延緩失智症狀惡化,而經由獲取醫療與生活上的資源,透過藥物與非藥物的治療,則能提升失智家庭的生活品質,減輕家人的心理及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