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公病境外移入+3 累计7例
国内新增三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一名菲律宾境外移入个案为廿多岁女性,另二名印尼境外移入个案为五十多岁男性及卅多岁女性。疾管署表示,根据统计,今年截至二月十七日累计七例确定病例,均为境外移入,分别自印尼(六例)及菲律宾(一例)移入,病例数为近五年同期最高;去年累计廿例确定病例,亦均为境外移入,且多自东南亚国家移入。
国内新增三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一名菲律宾境外移入个案为二十多岁女性,於入境时发烧经机场检疫站拦检及采检送验後确诊;另二名印尼境外移入个案为五十多岁男性及三十多岁女性,於入境前即出现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入境後仍有不适症状至医院就医,经医院通报采检後确诊。卫生单位已针对前述个案住处完成病媒蚊密度调查、孳生源清除等防治工作。疾管署说明,屈公病由带病毒的白线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而感染,潜伏期为二至十二天,发病前二天至发病後五天为病毒血症期,感染症状包括突然发烧、关节痛或关节炎(特别是手脚的小关节、手腕和脚踝)、头痛、恶心、呕吐、疲倦、肌肉疼痛,约半数患者会出现皮疹;症状持续三至七天。
疾管署呼吁,无论屈公病或登革热,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均为清除孳生源,民众应定期检视户内外环境,澈底清除积水容器,防止病媒蚊孳生。同时提醒计划前往屈公病流行地区的民众,应做好防蚊措施,穿著浅色长袖衣裤,使用政府机关核可,含敌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液;入境时如自觉可能感染,应主动联系机场检疫人员;返国後如出现疑似症状,应尽速就医,并主动告知TOCC(旅游史、职业史、接触史、群聚史)以利及早通报、诊断及治疗。
国内新增三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一名菲律宾境外移入个案为二十多岁女性,於入境时发烧经机场检疫站拦检及采检送验後确诊;另二名印尼境外移入个案为五十多岁男性及三十多岁女性,於入境前即出现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入境後仍有不适症状至医院就医,经医院通报采检後确诊。卫生单位已针对前述个案住处完成病媒蚊密度调查、孳生源清除等防治工作。疾管署说明,屈公病由带病毒的白线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而感染,潜伏期为二至十二天,发病前二天至发病後五天为病毒血症期,感染症状包括突然发烧、关节痛或关节炎(特别是手脚的小关节、手腕和脚踝)、头痛、恶心、呕吐、疲倦、肌肉疼痛,约半数患者会出现皮疹;症状持续三至七天。
疾管署呼吁,无论屈公病或登革热,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均为清除孳生源,民众应定期检视户内外环境,澈底清除积水容器,防止病媒蚊孳生。同时提醒计划前往屈公病流行地区的民众,应做好防蚊措施,穿著浅色长袖衣裤,使用政府机关核可,含敌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液;入境时如自觉可能感染,应主动联系机场检疫人员;返国後如出现疑似症状,应尽速就医,并主动告知TOCC(旅游史、职业史、接触史、群聚史)以利及早通报、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