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台灣用水韌性 水利署超前部署水資源建設

▲水利署超前部署水資源建設,以確保均衡台灣用水韌性,圖為南投草屯烏溪旁的鳥嘴潭人工湖鳥瞰。(圖:水利署提供)
有關國科會旗下智庫DSET近日發布台灣半導體產業水電使用需求分析報告,指出乾旱恐讓先進製程缺水,並建議加強氣候風險評估及推動再生水等因應。經濟部水利署回應已提前因應,透過前瞻水環境及穩定供水建設,強化供水韌性,目前全台各地區均是供給大於需求,將持續關注氣候變遷影響,以相對嚴格及保守的氣候情境系統性治理,確保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及各地區民生產業用水。
水利署說明,台灣半導體及AI產業在全球發展扮演重要角色,水利署自一○二年起已和園區公會及半導體產業成立平台協助用水,目前全台三大科學園區已核定用水量為每天一三一.二萬噸,現況實際用水量每日六十三.三萬噸,每日尚有六十七.九萬噸餘裕水量。另因應高科技產業生產所需綠色能源需求,水利署持續與地方政府、內政部合作推動十六座再生水廠產水每日六十三.四萬噸,目前已完成桃北廠、水湳廠、永康廠、安平廠、鳳山廠、臨海廠等六案再生水廠每日產水十六.四萬噸,未來尚有十座。水利署落實產業用水優先使用再生水政策,以近期設置產業園區為例,包括新竹寶山擴建二期、中科擴建二期及高雄楠梓園區新增的產業用水都是規劃使用再生水,其再生水來源除了回收園區內工業廢水外,亦由區外民生汙水放流水回收再利用,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同時,可兼顧水資源回收循環利用,不會排擠到一般的民生及農業用水。
水利署說明,台灣半導體及AI產業在全球發展扮演重要角色,水利署自一○二年起已和園區公會及半導體產業成立平台協助用水,目前全台三大科學園區已核定用水量為每天一三一.二萬噸,現況實際用水量每日六十三.三萬噸,每日尚有六十七.九萬噸餘裕水量。另因應高科技產業生產所需綠色能源需求,水利署持續與地方政府、內政部合作推動十六座再生水廠產水每日六十三.四萬噸,目前已完成桃北廠、水湳廠、永康廠、安平廠、鳳山廠、臨海廠等六案再生水廠每日產水十六.四萬噸,未來尚有十座。水利署落實產業用水優先使用再生水政策,以近期設置產業園區為例,包括新竹寶山擴建二期、中科擴建二期及高雄楠梓園區新增的產業用水都是規劃使用再生水,其再生水來源除了回收園區內工業廢水外,亦由區外民生汙水放流水回收再利用,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同時,可兼顧水資源回收循環利用,不會排擠到一般的民生及農業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