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客家農耕交工文化 六堆園區親子插秧趣

▲大批親子參與六堆客家園區的蒔田活動。(記者陳真攝)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年度系列活動的農事學堂,昨(二十三)日由蒔田揭開序幕,大批親子體驗客家農耕的交工文化。
今年六堆文化園區的蒔田(插秧)活動,首次採兩天一夜的方式辦理,分於二十二、二十三日展開農作學識、環境教育、生態觀察、米食體驗及親子露營等系列的活動課程。
重頭戲的蒔田於昨(二十三)日登場,傳統蒔田過程亦不馬虎,從祭祀土地伯公到小農說明蒔田注意事項,讓參與的親子在體驗過程中獲得文化感受的收穫,並體驗農夫相互協助的交工文化。
另外,六堆園區往年皆種植白米,今年則改種植圓糯米,要讓民眾更了解客家各項常見傳統米食的米種成分;同時近年園區將友善種植稻米與屏東觀光酒廠合作共同推出料理用的六堆好酒,展現與週邊產業單位共同發展。
受邀參與蒔田活動的林邊鄉長鄭慶堂肯定六堆園區對於推動客家文化業務的用心與專業,並看到不同面向的環境教育層面,未來將增加林邊鄉與六堆園區的交流機會。
今年六堆文化園區的蒔田(插秧)活動,首次採兩天一夜的方式辦理,分於二十二、二十三日展開農作學識、環境教育、生態觀察、米食體驗及親子露營等系列的活動課程。
重頭戲的蒔田於昨(二十三)日登場,傳統蒔田過程亦不馬虎,從祭祀土地伯公到小農說明蒔田注意事項,讓參與的親子在體驗過程中獲得文化感受的收穫,並體驗農夫相互協助的交工文化。
另外,六堆園區往年皆種植白米,今年則改種植圓糯米,要讓民眾更了解客家各項常見傳統米食的米種成分;同時近年園區將友善種植稻米與屏東觀光酒廠合作共同推出料理用的六堆好酒,展現與週邊產業單位共同發展。
受邀參與蒔田活動的林邊鄉長鄭慶堂肯定六堆園區對於推動客家文化業務的用心與專業,並看到不同面向的環境教育層面,未來將增加林邊鄉與六堆園區的交流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