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1起百日咳家庭群聚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25/04/02

國內新增一起百日咳家庭群聚,疾管署表示,高雄一名二個月大女嬰於三月二十日確診,個案的母親、曾祖母經採檢後確診,從症狀時序上推測案外曾祖母可能為這起群聚的來源,本群聚目前共匡列接觸者九十九人(含此次二名新增個案),預計監測至四月二十二日。另,今年國內累計十一例百日咳(含四起家庭群聚),均本土病例,為六年同期新高。

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新增二例百日咳確定病例,為南部一起家庭群聚案件,均為三月二十日確診之二個月大女嬰同住家人。

防疫醫師李宗翰表示,該女嬰沒有特殊病史,發病時還未到可接種疫苗的年齡,三月初開始出現輕微咳嗽,就醫後症狀沒改善且變嚴重,出現流鼻水、食慾降低、嘔吐等現象,三月十七日再度就醫,發現呼吸已有哮喘聲、咳嗽次數變頻繁,醫院通報百日咳並採檢、給予抗生素治療,經通報採檢後於三月二十日確診,目前意識清楚、活動力正常,已於三月二十三日順利出院。

針對疫調狀況,李宗翰指出,同住家人七名,其中案母及案曾祖母採檢後於三月二十八日研判確診為此次新增個案,且案外曾祖母在一月初就有出現咳嗽的症狀;案母則在三月中旬有出現咳嗽症狀,但未就醫,直到被匡列為接觸者後才匡列確診;研判為家庭群聚,並從症狀時序上推測案外曾祖母可能為這起群聚的來源。其餘五名已進行評估投藥。

發言人羅一鈞表示,該名女嬰總共有六次就醫紀錄(包括:診所、醫院門診和急診),在第六次時醫院新生兒科門診因女嬰已咳嗽逾二周未癒,懷疑是百日咳而進行通報。若百日咳感染到未滿六個月的嬰兒、未即時投藥,也未接種相關疫苗的話,致死率為一至三%。另,外曾祖母曾有七次就醫紀錄,但由於百日咳較好發在小孩,再加上現為流感流行季節,所以未被懷疑為百日咳,在此呼籲醫師應提高警覺,流感流行期已過,若遇到久咳不癒的民眾,可將百日咳列為鑑別診斷之一。

羅一鈞提醒,由於百日咳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民眾可能因忽略症狀延遲就醫,傳染給家中嬰幼兒或其他接觸者,引發群聚感染,籲請民眾應提高警覺,有疑似症狀(陣發性嚴重咳嗽、呼吸有哮喘聲、咳嗽後臉潮紅或發紫及咳嗽後嘔吐等)應及時就醫與診斷,維護自身及家人健康。

對於百日咳疫情飆六年新高,羅一鈞說明,這與疫後報復性旅遊,國內外的觀光恢復、人流有關,再加上新冠疫情三年,造成疫苗接種停擺或嚴重的干擾影響,導致很多幼兒疫苗接種沒有跟上進度,很容易流行百日咳,台灣因為有很多民眾出國或外國觀光客來台,所以無法完全置身於外。不過相對鄰近國家動輒破千、破萬例來說,目前國內案例僅為二位數,代表群體百日咳的免疫力都還不錯,仍要提醒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