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保署推「燕鸥保育平台」 呼吁落实四不一要
【记者陈秋香、何弘斌/高雄报导】 2025/04/02

每年四至八月为小燕鸥繁殖期,群鸟们经过长途飞行,横越大海来到台湾,把这里当作它们的「夏日乐园」;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表示,已持续三年进行小燕鸥调查,并自一一三年起推动「燕鸥保育平台」,其中宜兰县小燕鸥巢数突破五百巢,繁殖成功率高达87%,创下近十年新高!海保署也呼吁民众遵守「四不一要」原则,车辆不穿越巢区,不接近繁殖巢,不造成游荡犬猫群聚,不喂食小燕鸥,游憩要注意足下,让海鸟家族生生不息。(见图)

海保署今(二)日说明,小燕鸥是台湾夏季限定的访客,也是唯一在台湾本岛繁殖的保育类鸥科鸟类,最爱栖息於河口与沙滩,每年准时来台孵育宝宝;该署自一一○年起与国立台湾大学研究团队、地方政府及各地鸟会与在地团体等单位携手合作,进行全台小燕鸥调查,掌握它们的繁殖情形与族群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台湾各地发现多处「小燕鸥人气繁殖地」,包括宜兰兰阳溪口、南澳溪口、花莲溪出海口、嘉义新 滞洪池、布袋湿地公园、桃园竹围渔港、新竹、苗栗沿岸场地等处,其中,宜兰县政府於兰阳溪口南段沙洲设置围篱并设立告示牌,成功防止游荡犬苹及人为干扰,使当地小燕鸥巢数突破新高,达到五百巢以上,繁殖成功率更高达87%,创下近十年最佳成绩!截至一一三年,台湾本岛小燕鸥成鸟数量最高达三千四百六十八苹。

海保署指出,这些娇客的家园仍面临许多挑战,人为的干扰与游荡犬的威胁等,影响它们的筑巢与育雏;为此,该署於一一三年起举办四场「燕鸥保育平台会议」,邀请各县市代表、专家学者、企业及在地团体共同研拟对策。例如,在台东卑南溪口,与经济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分署、台东县政府、荒野保护协会及台东县野鸟协会等单位携手合作,讨论如何在水覆盖工程与小燕鸥栖地保护间取得平衡。随著一一四年繁殖季即将到来,海保署已在新竹、嘉义及台东举办三场繁殖季前的平台会议,期待透过各单位的协调与合作,让小燕鸥顺利回到台湾筑巢孵蛋,拥有一个更安全、更友善的繁殖环境。

海保署呼吁,小燕鸥的未来需要大家共同守护!无论是政府、企业或民间团体,每个人的努力都能让这群「夏日访客」拥有更好的家园。下次到海边时,让我们一起当个贴心的海洋夥伴,保持距离、不打扰,并遵守「四不一要」原则,让台湾的海岸成为它们每一年安心落脚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