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早期胃癌 内视镜治疗免开刀切胃
南投八十岁黄姓老翁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等病史,几年前因为发现罹患腹主动脉瘤而接受治疗。日前又因为解血便、腹痛就医,经检查发现是胃癌第一期。黄翁与家人都担心身体状况无法再承受开刀手术,所幸黄翁是早期胃癌,在医师透过「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成功切除肿瘤,免挨刀切胃。出院返家後仅需定期追踪,不必另外接受化疗或放射治疗,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质。
卫福部南投医院肝胆肠胃科黄耀光医师表示,这名病人是在透过胃镜检查时发现一个七公分的病灶,由於手术治疗仍是胃癌主要的治疗方式,但考量病人年纪较大,有诸多慢性疾病,术後产生并发症的机率较高,且开刀後若伤口恢复不好增加感染风险。所幸病人是表浅型胃癌,肿瘤位於胃壁的黏膜层,且尚未转移至淋巴结或其他器官,经医师全面评估後,安排使用「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
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是经由内视镜去切除黏膜层的病灶,不需要手术切除或重建器官,外观上没有任何伤口,恢复速度比传统手术快,还能在术後保持正常的饮食功能。不过黄耀光医师也说明,目前全民健保尚未给付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建议病人可与专业医师进行讨论及谘询,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依据卫福部死因统计以及国健署癌症登记资料指出,胃癌是国人十大癌症死因第八位,也位居国人十大癌症发生人数第八位,由於胃癌早期症状没有特异性,容易被忽略,建议有胃癌家族史和其他胃癌风险因子的患者,可定期接受胃镜筛检。
卫福部南投医院肝胆肠胃科黄耀光医师表示,这名病人是在透过胃镜检查时发现一个七公分的病灶,由於手术治疗仍是胃癌主要的治疗方式,但考量病人年纪较大,有诸多慢性疾病,术後产生并发症的机率较高,且开刀後若伤口恢复不好增加感染风险。所幸病人是表浅型胃癌,肿瘤位於胃壁的黏膜层,且尚未转移至淋巴结或其他器官,经医师全面评估後,安排使用「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
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是经由内视镜去切除黏膜层的病灶,不需要手术切除或重建器官,外观上没有任何伤口,恢复速度比传统手术快,还能在术後保持正常的饮食功能。不过黄耀光医师也说明,目前全民健保尚未给付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建议病人可与专业医师进行讨论及谘询,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依据卫福部死因统计以及国健署癌症登记资料指出,胃癌是国人十大癌症死因第八位,也位居国人十大癌症发生人数第八位,由於胃癌早期症状没有特异性,容易被忽略,建议有胃癌家族史和其他胃癌风险因子的患者,可定期接受胃镜筛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