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博怪奇海產店 眼花撩亂
【記者董秀雲/宜蘭報導】 2025/04/04

▲宜蘭綠博「怪奇海產店」-建構海島子民的海味新指南。代理縣長林茂盛前往嚐鮮! (圖:宜蘭縣政府農業處提供)
一間名字新奇古怪的海產店在二○二五綠博開業,這間特殊的海產店裡蒐羅了十二種怪奇海鮮食材、特殊的料理方式及令人匪夷所思的菜名,期盼藉由認識每一道海鮮菜餚的組成,從而了解各種海產物種原貌、漁業漁法,棲地生態。宜蘭縣代理縣長林茂盛、縣府農業處長李新泰、蘭陽農業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許名輝連袂於昨(三)日上午十一時前往綠博「怪奇海產店」嚐鮮!熱誠邀約全國遊客到綠博共襄盛舉,品嚐海鮮菜餚好滋味!

首先進入海產店當然得要先點菜,但這些奇奇怪怪眼花撩亂的海產料理名稱,讓人很難懂得他們究竟是屬於那些海洋物種的那些部位?這十二道怪奇海產包括:「石斑肚-此肚非彼肚」、「聽不懂也看不穿-佛手」、「美味爆發的紅火山-食用藤壺」、「既非果凍也非魚-海蜇」、「那個魚 這個就是那個-小鰭鐮齒魚」、「地震魚 龍宮使者-皇帶魚」、「面惡味美-毒?」、「見頭三分補-琵琶?」、「瀨尿蝦 從銀幕到餐桌-蝦蛄」、「無眼也無珠-盲鰻」、「季節限定的海濱風味-腳白菜、青海菜」、「不如不見-星蟲」。

以石斑肚為例,雖料理名為石斑但其實食材是來自水產養殖的牛蛙、田雞或是鱸魚的胃。其名稱中的「肚」所指並非腹部而是胃部或胃袋,常見使用如丁挽肚(旗魚的胃)或串仔肚(鮪魚的胃)。這道料理的生態意義是藉由水產養殖減緩野外過度捕撈的壓力,也因為「全魚利用」不浪費任何一個部位,讓資源能夠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