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書法與石雕萬年之約 國姓滾石部落登場 2025「醉石藝集」第四屆不插電國際石雕創作營

▲藝術家許慶福將南投縣文化局長林榮森的墨寶內容刻在石壁上。(南投縣醉石創藝協會提供)
全世界唯二的不插電國際石雕創作營四月三日至六日在南投國姓鄉滾石部落登場,這次除了邀請林序毅、田中等二位國外藝術家及國內三大藝術創作團體參與,還能一睹藝術家林榮森毛筆下的文學、書法,轉化到萬年石壁上的驚奇,共同見證文學家、書法家與石雕家的作品如何穿越時空,完成一場曠古鑠今的萬年之約。
一顆顆大石塊在鐵鎚、鑿子等工具敲擊捶打下,發出鏗鏘有力聲音,在南投國姓鄉滾石部落山谷間繚繞迴響,每位創作者一槌一鑿之間都與時間在對話,因為完全沒有使用耗費電力的大型機具輔助,僅靠自己雙手與肌肉間的平衡協調,專注感覺石塊與身體之間力與美的相互作用。
連續籌辦四屆活動的策展人李雅慧表示,不插電石雕創作營是二0二二年由許慶福、張書瑋、張家銘等三位藝術家發起,他們使用傳統手工具鐵鎚、鑿子進行創作,主要精神是強調「過程中無形的感動,而不在追求具象的完美無瑕」,全球目前除了法國,另一個推廣不插電國際石雕創作營的基地就在台灣,希望透過實踐低碳足跡、低噪音粉塵的創作方式,讓來自國外的藝術家感受台灣當代藝術家推動永續性創作的努力,響應聯合國倡議淨零減碳的藝術行動。
二0二五「醉石藝集」第四屆不插電國際石雕創作營除了倡議永續性藝術創作,今年的另一個亮點就是「文學、書法與石雕萬年之約」。南投縣醉石創藝協會創會長許慶福提到,南投縣府文化局局長林榮森有一次曾經來到石雕創作營,當時藝術家許慶福就跟也是書法家的林榮森局長提議,可以將書法家引用千年前古代文豪的墨寶作品,運用石雕方式將文字刻劃在被大自然孕育萬年的石壁上,彷彿文學家穿越千年與書法家、石雕家一起相聚於萬年石壁前談論藝術,想不到當時的口頭提議如今成真,有如藝術界的華山論劍,大家都稱作這是一場「國姓論藝術」盛會,也是石壁等待文學、書法、石雕萬年後的浪漫約定。
南投縣醉石創藝協會創會長許慶福也表示,藝術家必須在短短四天時間內放棄耗能工具,回歸原始創作,享受慢工出細活的純手感,透過緩緩琢磨與自然對話,取得藝術與環保間的共鳴點。今年除了匯聚張書瑋、張家銘與曾俊豪等國內當代藝術家,還特別邀請新加坡藝術家林序毅、日本藝術家田中等,二名重磅級國際藝術家,凝聚大家對永續性藝術創作實踐,傳達不同文化間的共通性。
來自新加坡的藝術家林序毅,目前擔任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高級講師,他在一九八九年取得南洋藝術學院文憑,並於 一九九七年獲得愛丁堡藝術學院碩士學位,林序毅的創作風格常以異想天開形式表現,對人類生活狀況進行描述,也代表新加坡參加許多國際性展覽,參與國際雕塑研討會。他的作品曾在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國際雕塑研討會上展出,其他作品也被收藏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等地方,二0二二年還參與過第一屆台灣國際微型雕塑展。
來自日本九州宮崎縣的藝術家田中等,今年已經高齡七十六歲,這次也專程飛到台灣,展現「活到老創作到老」毅力。田中等的家中是經營石材產業,對石頭特性從小就耳濡目染,他在宮崎大學教育系美術科畢業後,一邊教書一邊嘗試銅雕和木雕創作,而他真正進行石雕創作的機緣是從北海道冰雕創作比賽開始,由於經歷過巨大堅硬冰岩的挑戰,讓他勇敢往石雕創作邁進。他直到四十歲時決定全心投入石雕創作,開始參與國際性創作營,並在荷蘭、杜拜及日本國內都有許多作品。田中等二00五、二00七年兩度入選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甄選,並留下純白大理石作品「風之門」放置在東海岸。
這次展參與不插電創作營的的二名國際藝術家與許慶福、張書瑋、張家銘、曾俊豪等十多名國內藝術家都是世界知名藝術組織「ISSA國際雕塑創作營聯盟」成員,今年的藝術家加上學員總共約三十多人參與,大家共同把藝術能量,從台灣中心點南投縣向外延伸,發展南投成為國際的不插電石雕創作重鎮,並打造南投成為世界級現代藝術中心。
一顆顆大石塊在鐵鎚、鑿子等工具敲擊捶打下,發出鏗鏘有力聲音,在南投國姓鄉滾石部落山谷間繚繞迴響,每位創作者一槌一鑿之間都與時間在對話,因為完全沒有使用耗費電力的大型機具輔助,僅靠自己雙手與肌肉間的平衡協調,專注感覺石塊與身體之間力與美的相互作用。
連續籌辦四屆活動的策展人李雅慧表示,不插電石雕創作營是二0二二年由許慶福、張書瑋、張家銘等三位藝術家發起,他們使用傳統手工具鐵鎚、鑿子進行創作,主要精神是強調「過程中無形的感動,而不在追求具象的完美無瑕」,全球目前除了法國,另一個推廣不插電國際石雕創作營的基地就在台灣,希望透過實踐低碳足跡、低噪音粉塵的創作方式,讓來自國外的藝術家感受台灣當代藝術家推動永續性創作的努力,響應聯合國倡議淨零減碳的藝術行動。
二0二五「醉石藝集」第四屆不插電國際石雕創作營除了倡議永續性藝術創作,今年的另一個亮點就是「文學、書法與石雕萬年之約」。南投縣醉石創藝協會創會長許慶福提到,南投縣府文化局局長林榮森有一次曾經來到石雕創作營,當時藝術家許慶福就跟也是書法家的林榮森局長提議,可以將書法家引用千年前古代文豪的墨寶作品,運用石雕方式將文字刻劃在被大自然孕育萬年的石壁上,彷彿文學家穿越千年與書法家、石雕家一起相聚於萬年石壁前談論藝術,想不到當時的口頭提議如今成真,有如藝術界的華山論劍,大家都稱作這是一場「國姓論藝術」盛會,也是石壁等待文學、書法、石雕萬年後的浪漫約定。
南投縣醉石創藝協會創會長許慶福也表示,藝術家必須在短短四天時間內放棄耗能工具,回歸原始創作,享受慢工出細活的純手感,透過緩緩琢磨與自然對話,取得藝術與環保間的共鳴點。今年除了匯聚張書瑋、張家銘與曾俊豪等國內當代藝術家,還特別邀請新加坡藝術家林序毅、日本藝術家田中等,二名重磅級國際藝術家,凝聚大家對永續性藝術創作實踐,傳達不同文化間的共通性。
來自新加坡的藝術家林序毅,目前擔任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高級講師,他在一九八九年取得南洋藝術學院文憑,並於 一九九七年獲得愛丁堡藝術學院碩士學位,林序毅的創作風格常以異想天開形式表現,對人類生活狀況進行描述,也代表新加坡參加許多國際性展覽,參與國際雕塑研討會。他的作品曾在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國際雕塑研討會上展出,其他作品也被收藏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等地方,二0二二年還參與過第一屆台灣國際微型雕塑展。
來自日本九州宮崎縣的藝術家田中等,今年已經高齡七十六歲,這次也專程飛到台灣,展現「活到老創作到老」毅力。田中等的家中是經營石材產業,對石頭特性從小就耳濡目染,他在宮崎大學教育系美術科畢業後,一邊教書一邊嘗試銅雕和木雕創作,而他真正進行石雕創作的機緣是從北海道冰雕創作比賽開始,由於經歷過巨大堅硬冰岩的挑戰,讓他勇敢往石雕創作邁進。他直到四十歲時決定全心投入石雕創作,開始參與國際性創作營,並在荷蘭、杜拜及日本國內都有許多作品。田中等二00五、二00七年兩度入選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甄選,並留下純白大理石作品「風之門」放置在東海岸。
這次展參與不插電創作營的的二名國際藝術家與許慶福、張書瑋、張家銘、曾俊豪等十多名國內藝術家都是世界知名藝術組織「ISSA國際雕塑創作營聯盟」成員,今年的藝術家加上學員總共約三十多人參與,大家共同把藝術能量,從台灣中心點南投縣向外延伸,發展南投成為國際的不插電石雕創作重鎮,並打造南投成為世界級現代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