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舊議會煥名新生!「就藝會」臺東表藝創生基地 開啟藝文新篇章

臺東縣政府為賦予歷史建築新的生命與意義,五日辦理「煥名儀式—給它真正的名字」,正式為修繕再利用的舊議會揭示新名「就藝會」,打造臺東表演藝術創生基地(見圖)。
縣長饒慶鈴在此處歷經多年修復與轉型,現已蛻變為融合歷史記憶與當代創意的文化藝術展演空間,館內各場域皆有提供租借方案,歡迎大家探索新場地的使用潛力,期許就藝會成為臺東藝文發展的新地標。
舊議會由臺東斜槓的公務員呂阿玉先生設計,自民國五十三年完工後承載著臺東縣議會的運作,至八十七年功成身退。後續曾短暫租借予法院作為臨時庭用,一0三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為活化歷史建築,縣府申請中央補助款與縣府挹注,共投入一億三百萬餘元,自一0五年啟動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於一0九年至一一二年間陸續完成階段性修復工程,成功將舊議會轉型為多功能藝文場域,打造成全新的表演藝術創生基地,期許補足縣內長期缺乏的小規模劇場及排練空間,一一三年六月試營運以來,共計七十七場次五,八00餘人次參與。
此棟歷史建物正式以「就藝會」名稱與大家見面,邀請藝術家、文化工作者、各部會政府機關人員、獵人學校教育基金會范清亮董事等貴賓共襄盛舉。下午陸續進行向土地與祖靈請求活動開始的「請求儀式」、安排國家交響樂團演出,晚間則於園區戶外場地席開十二桌的「藝家人辦桌」,在眾人熱鬧慶賀聲中,為就藝會正式營運獻上滿心祝福。
文化處長李吉崇表示,就藝會委由奇努南戶外探索教育有限公司經營,將持續引入多元藝術創作與表演活動。園區內規劃多元藝文空間,包含可容納約七十~八十名觀眾的「小劇場」黑盒子表演空間、可供四十人使用的大排練室與二十五人用的中排練室、適合辦理展覽與講座的多功能空間、預計可供二十四名藝術工作者入住的駐村空間,以及充滿原民風味的南島客廳,誠摯歡迎各界藝文工作者探索使用。
未來,就藝會致力於融合各領域與不同年齡族群,提供多元的文化交流體驗及跨界合作的契機,除了期許此處成為臺東藝文場所的新地標外,更希望是展現地方藝術活力的象徵。基地將秉持著「藝術為生活所用、文化為創生所用」的理念,持續發展為提供藝術創作者自由揮灑的空間,期許透過這座空間,讓藝術更貼近每一位縣民的日常生活,進一步展現臺東多元豐富的文化魅力。
縣長饒慶鈴在此處歷經多年修復與轉型,現已蛻變為融合歷史記憶與當代創意的文化藝術展演空間,館內各場域皆有提供租借方案,歡迎大家探索新場地的使用潛力,期許就藝會成為臺東藝文發展的新地標。
舊議會由臺東斜槓的公務員呂阿玉先生設計,自民國五十三年完工後承載著臺東縣議會的運作,至八十七年功成身退。後續曾短暫租借予法院作為臨時庭用,一0三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為活化歷史建築,縣府申請中央補助款與縣府挹注,共投入一億三百萬餘元,自一0五年啟動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於一0九年至一一二年間陸續完成階段性修復工程,成功將舊議會轉型為多功能藝文場域,打造成全新的表演藝術創生基地,期許補足縣內長期缺乏的小規模劇場及排練空間,一一三年六月試營運以來,共計七十七場次五,八00餘人次參與。
此棟歷史建物正式以「就藝會」名稱與大家見面,邀請藝術家、文化工作者、各部會政府機關人員、獵人學校教育基金會范清亮董事等貴賓共襄盛舉。下午陸續進行向土地與祖靈請求活動開始的「請求儀式」、安排國家交響樂團演出,晚間則於園區戶外場地席開十二桌的「藝家人辦桌」,在眾人熱鬧慶賀聲中,為就藝會正式營運獻上滿心祝福。
文化處長李吉崇表示,就藝會委由奇努南戶外探索教育有限公司經營,將持續引入多元藝術創作與表演活動。園區內規劃多元藝文空間,包含可容納約七十~八十名觀眾的「小劇場」黑盒子表演空間、可供四十人使用的大排練室與二十五人用的中排練室、適合辦理展覽與講座的多功能空間、預計可供二十四名藝術工作者入住的駐村空間,以及充滿原民風味的南島客廳,誠摯歡迎各界藝文工作者探索使用。
未來,就藝會致力於融合各領域與不同年齡族群,提供多元的文化交流體驗及跨界合作的契機,除了期許此處成為臺東藝文場所的新地標外,更希望是展現地方藝術活力的象徵。基地將秉持著「藝術為生活所用、文化為創生所用」的理念,持續發展為提供藝術創作者自由揮灑的空間,期許透過這座空間,讓藝術更貼近每一位縣民的日常生活,進一步展現臺東多元豐富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