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拚埃及聖鹮 清零最後一哩路
【記者董秀雲/宜蘭報導】 2025/04/07

▲埃及聖鹮。 (圖: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提供)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一○八年啟動獵槍移除計畫,除各分署夥伴組成專隊,也與原住民獵人、專業野生動物控制團隊合作,經過歷年努力,估算臺灣野外族群數量可能不到百隻。然而,經過人擇存活下來的埃及聖?是菁英中的菁英,警覺性高,還會辨識移除人員的穿著,與移除人員鬥智鬥勇,移除策略需要不斷調整精進。

宜蘭分署除加大巡查的頻度及範圍,在埃及聖鹮出沒的熱區關渡、社子島等也架設誘引站廚餘及魚雜、布設假鳥及陷阱搭配自動照相機紀錄,吸引鳥群靠近,並即刻掌握鳥蹤。

埃及聖鹮(學名: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又名埃及聖朱鷺、埃及聖鷺、巫婆鳥,在古埃為智慧之神托特的象徵,然因人為管理不當,埃及聖鹮從私人野生動物園逸出開始在臺灣野外大量繁衍,高達數以萬計,危及臺灣原有生態。

埃及聖鹮屬於大型鳥類,身長六十五-八十九分間、展翅可達一一二-一二四公分,其全身白色,具粗黑下彎的黑色嘴喙、腳黑、腰及翼邊飾羽色黑是重要特徵;因食性與鷺鷥科鳥種重疊,所以可能出現在紅樹林、農田、河口泥灘地、廢棄魚塭等地方。宜蘭分署呼籲目前埃及聖?分布已相當零星,平日民眾若有目擊,請至『外來鳥種埃及聖鹮防治宣導』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acredibistw)或line搜尋ID:@451xdgcm,加入「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埃及聖鹮通報站」,進行通報,即可獲得精美小禮物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