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保署推动台湾鲸豚观察员制度改版及廉能治理 兼顾离岸风场发展与生态保育
【记者何弘斌/综合报导】 2025/04/08

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今(七)日於台中举办「台湾鲸豚观察员制度作业手册」第四版草案说明会,海保署表示,这次修订重点包含强化观察员资格认定、培训机制及被动声学监测(PAM)机制,并纳入明确的监测计画规范,确保开发与保育并行;海保署并预告,这次修订广纳各界意见,规划於今年五月正式公布新版手册。(见图)

海保署今(七)日说明,这次手册修订考量国内离岸风电发展现况及利害关系人需求,自去年起广泛徵询各界意见,并於一一三年九月及十一月举办两场说明会,十二月十七日公告修订草案并开放公众回馈,综整各方意见,逐步完善新制。

海保署指出,国内已培训五百八十三名鲸豚观察员(TCO),另有三百四十五名具国外同等资格观察员,合计九百二十八人,但实际担任TCO者仅约30%,显示多数观察员已有一段时间未从事相关工作,可能对监测作业生疏,且需更新法规与技术知识;新版手册强化资格认定与培训机制,新增补充课程与回训制度,对两年以上未执行监测工作的观察员增加回训条件,及取得国际观察员资格者需完成国内补充课程,方可被开发单位提交至监测人员名单。

此外,新版手册新增「进阶鲸豚观察员」机制,使具备一定海上监测经验者负责现场管理与协调,以提升专业度与效率;这次修订也强化被动声学监测(PAM)机制,明订被动声学监测人员(PAMO)需具备的能力,并要求监测计画纳入PAM方法及PAMO名单,确保离岸风场开发与鲸豚保护并行。

海保署陆晓筠署长强调,为确保新制度顺利推行并兼顾利害关系人权益,将设置缓冲期让业界及观察员有足够时间调整与适应,未来将持续与各方合作,确保监测机制符合国际标准,为台湾海域的鲸豚提供更完善的保护措施。

海保署最後补充,该会议特别邀请彰化地检署蔡奇晓检察官分享,他提到绿能产业的蓬勃发展需靠企业的廉能治理与法遵文化,才能有效降低营运风险并维系商誉,同时也强调彰化地检署已建构跨部门「打击妨害绿能产业发展犯罪联系平台」,四年来成效良好,呼吁各企业积极参与,携手打造永续经营及廉能共荣的产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