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袋循环再使用 中山大学推「循循善用」计画

随著环保意识抬头,塑胶减量成为全球关注议题,为响应环境永续,中山大学推动「循循善用计画」,於校内设置七处袋类回收循环箱,鼓励师生回收闲置塑胶袋或纸袋,并提供自由取用,落实循环永续;未来也将结合校园与邻近社区生活圈,推广袋类再使用的循环机制。(见图)
中山大学今(十二)日说明,根据统计,台湾每人每年平均使用七百八十二个塑胶袋,一年产生一亿七千九百八十六万个塑胶袋,人均使用量为欧盟国家的三.九倍;这些袋类使用其中超过六成来自传统市场、夜市及早餐店。为应对该问题,二○二四年全国四十七处市场开始推动减塑,各县市在指定市场办理「买菜自己袋」、「袋袋相传」等活动。针对购物袋循环使用,中山大学校友服务暨社会责任中心透过社区传统市场访谈发现,虽然多数商家支持环境永续理念,但消费习惯上仍高度依赖塑胶袋,部分消费者也顾虑卫生问题,而多使用一次性的包装提袋。中山大学校园内虽已明定禁用塑胶袋,但师生在外部采买或使用外送平台服务时,仍无法避免拿取一次性袋子,导致大量塑胶袋闲置无法有效利用,直接丢弃又增加垃圾来源,为此,校责中心携手环境保护暨安全卫生中心、学生事务处共同推动「循循善用计画」,透过循环机制延长这些购物袋的使用寿命。
中山大学首先透过在校园餐厅与宿舍区域设置袋类回收循环箱,鼓励师生将闲置的乾净空袋如塑胶袋、纸袋等捐出,经过团队整理与清洁後,再放入循环箱,让有需求者自由取用,此举不仅减少垃圾产生,也让资源得以循环再利用,落实校园的永续发展精神;未来,中山将与盐埕、哈玛星等邻近社区的市场、店家合作,将校园回收後的乾净提袋,重新放置到社区中的购物消费据点,让这些袋类可增加被使用的机会,同时达到废弃物减量的效果。
目前循环回收箱已在校内学生生活与住宿区域完成设置,包含武岭一村米罗美食坊、武岭二村自修室、武岭三村交谊厅、武岭四村一楼、翠亨E栋学生餐厅、翠享H栋莱尔富以及山海楼飨食广场,方便师生随时投放或取用,计画团队也会固定派员整理、清点与清理,促进资源再利用的同时,也能兼顾卫生安全的考量,并且了解中山师生对於袋类的使用状况。学生对此计画表示肯定,认为回收空袋的机制十分便利,有学生分享平常在外购物,难免会拿到塑胶袋,导致宿舍的袋子越堆越多,有了回收箱,不仅能帮忙释放收纳空间,也能让袋子再次被使用。
该计画不仅是在校内推动环保行动的第一步,更是未来进一步与社区连结的重要基础;循循善用计画团队希望透过校园招募学生志工,稳定人员运作与循环机制,未来能将回收空袋带进中山校园周边的传统市场,提供摊商与民众使用,进一步扩大环保行动的影响力,让资源真正达到永续循环,并实践中山大学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中山大学今(十二)日说明,根据统计,台湾每人每年平均使用七百八十二个塑胶袋,一年产生一亿七千九百八十六万个塑胶袋,人均使用量为欧盟国家的三.九倍;这些袋类使用其中超过六成来自传统市场、夜市及早餐店。为应对该问题,二○二四年全国四十七处市场开始推动减塑,各县市在指定市场办理「买菜自己袋」、「袋袋相传」等活动。针对购物袋循环使用,中山大学校友服务暨社会责任中心透过社区传统市场访谈发现,虽然多数商家支持环境永续理念,但消费习惯上仍高度依赖塑胶袋,部分消费者也顾虑卫生问题,而多使用一次性的包装提袋。中山大学校园内虽已明定禁用塑胶袋,但师生在外部采买或使用外送平台服务时,仍无法避免拿取一次性袋子,导致大量塑胶袋闲置无法有效利用,直接丢弃又增加垃圾来源,为此,校责中心携手环境保护暨安全卫生中心、学生事务处共同推动「循循善用计画」,透过循环机制延长这些购物袋的使用寿命。
中山大学首先透过在校园餐厅与宿舍区域设置袋类回收循环箱,鼓励师生将闲置的乾净空袋如塑胶袋、纸袋等捐出,经过团队整理与清洁後,再放入循环箱,让有需求者自由取用,此举不仅减少垃圾产生,也让资源得以循环再利用,落实校园的永续发展精神;未来,中山将与盐埕、哈玛星等邻近社区的市场、店家合作,将校园回收後的乾净提袋,重新放置到社区中的购物消费据点,让这些袋类可增加被使用的机会,同时达到废弃物减量的效果。
目前循环回收箱已在校内学生生活与住宿区域完成设置,包含武岭一村米罗美食坊、武岭二村自修室、武岭三村交谊厅、武岭四村一楼、翠亨E栋学生餐厅、翠享H栋莱尔富以及山海楼飨食广场,方便师生随时投放或取用,计画团队也会固定派员整理、清点与清理,促进资源再利用的同时,也能兼顾卫生安全的考量,并且了解中山师生对於袋类的使用状况。学生对此计画表示肯定,认为回收空袋的机制十分便利,有学生分享平常在外购物,难免会拿到塑胶袋,导致宿舍的袋子越堆越多,有了回收箱,不仅能帮忙释放收纳空间,也能让袋子再次被使用。
该计画不仅是在校内推动环保行动的第一步,更是未来进一步与社区连结的重要基础;循循善用计画团队希望透过校园招募学生志工,稳定人员运作与循环机制,未来能将回收空袋带进中山校园周边的传统市场,提供摊商与民众使用,进一步扩大环保行动的影响力,让资源真正达到永续循环,并实践中山大学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