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流域艺术季成果发表 深化农村与旅人情感交流

▲「宜兰流域艺术季」成果发表会在冬山乡零工围茶园举办,代理县长林茂盛出席,推出四条绿艺农旅计画成果,农村与艺术的共创旅程。(图∶宜兰县政府提供)
宜兰县政府今(十二)日下午一时在冬山乡零工围茶园举办「二O二五宜兰流域艺术季」成果发表会,活动包含宜兰深度农村体验、公民参与式大地艺术创作与绿色永续旅游三大元素。以大同、三星、冬山与苏澳等四个地方创生乡镇,对应兰阳溪、安农溪、冬山河与南澳溪流域上的乐水、大隐、中山与朝阳四个社区,邀约邱宪章、林钰婷、王珩与林勇任四位在地艺术家、旅行业者与在地社区夥伴共同设计「参与式架构」,将作品拆解为民众可共同创作的艺术元件,使艺术成为全民的日常体验。同时邀请民众走进农村再生社区,探索宜兰春季农村的秘境并参与富有地方特色的大地艺术创作。代理县长林茂盛、冬山乡长林峻辅、苏镇长李明哲、县议员杨弘 、林佩萤、邱素梅、县府农业处长李新泰共同出席。
计画成果包含音乐演出、艺术创作与围炉煮茶体验等,并设置农村好物展摊与艺术体验区,展现四轴线丰富的创作成果与在地魅力。活动晚间更安排於茶园内举办星空电影院,在大自然中重温怀旧老电影,为整场活动画下温馨句点。
县政府期盼透过此次「宜兰流域艺术季」,实践「艺术是参与、参与是生活」的理念,深化农村与旅人的情感交流,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在创作中留下属於自己的足迹与记忆。
此活动的四条绿艺农旅的旅游路线,分别为苏澳朝阳社区的「遇见-那海有渔」来呈现永续的渔业与海洋文化、冬山中山社区的「茶觉-此山有饮」呈现冬山友善茶叶文化、三星大隐社区的「安农-稻艺有道」呈现有机农业、以及大同乐水部落的「智者-乐水有林」呈现林下经济与原民文化。
四条轴线融合渔港、茶园、水稻、山林等地景与产业意象,以「共创、共享与共荣」让游客参与艺术创作,重新感知农村周遭自然环境的美感与价值,将创作置於农村场域。同时透过龙华科技大学观光系的老师们将社区导览、食农教育与艺术创作设计成游客、居民、农业、环境与美学共荣的农村互动小旅行,展现社区产业特色、农村永续发展的创新模式。
宜兰县在多年的努力与累积才能有如此丰富的农村文化,县府向国发会争取地方创生计画,获农业部农村水保署支持,特在二O二五年绿色博览会期间规划,民众可透过预约报名参加四条「绿艺农旅」路线,在艺术家与在地夥伴引导下,不仅能体验农村日常,还能实际参与艺术作品制作,成为共创的见证者。完成创作後,参与者还可获得主办单位提供的「宜兰农村好物」消费折价券,於艺术季特约店家进行消费,落实创作与地方产业的互惠连结,将绿博永续精神於农村旅游中实践。
计画成果包含音乐演出、艺术创作与围炉煮茶体验等,并设置农村好物展摊与艺术体验区,展现四轴线丰富的创作成果与在地魅力。活动晚间更安排於茶园内举办星空电影院,在大自然中重温怀旧老电影,为整场活动画下温馨句点。
县政府期盼透过此次「宜兰流域艺术季」,实践「艺术是参与、参与是生活」的理念,深化农村与旅人的情感交流,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在创作中留下属於自己的足迹与记忆。
此活动的四条绿艺农旅的旅游路线,分别为苏澳朝阳社区的「遇见-那海有渔」来呈现永续的渔业与海洋文化、冬山中山社区的「茶觉-此山有饮」呈现冬山友善茶叶文化、三星大隐社区的「安农-稻艺有道」呈现有机农业、以及大同乐水部落的「智者-乐水有林」呈现林下经济与原民文化。
四条轴线融合渔港、茶园、水稻、山林等地景与产业意象,以「共创、共享与共荣」让游客参与艺术创作,重新感知农村周遭自然环境的美感与价值,将创作置於农村场域。同时透过龙华科技大学观光系的老师们将社区导览、食农教育与艺术创作设计成游客、居民、农业、环境与美学共荣的农村互动小旅行,展现社区产业特色、农村永续发展的创新模式。
宜兰县在多年的努力与累积才能有如此丰富的农村文化,县府向国发会争取地方创生计画,获农业部农村水保署支持,特在二O二五年绿色博览会期间规划,民众可透过预约报名参加四条「绿艺农旅」路线,在艺术家与在地夥伴引导下,不仅能体验农村日常,还能实际参与艺术作品制作,成为共创的见证者。完成创作後,参与者还可获得主办单位提供的「宜兰农村好物」消费折价券,於艺术季特约店家进行消费,落实创作与地方产业的互惠连结,将绿博永续精神於农村旅游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