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平和社区 用行动守护七美渔业资源保育区
【记者何弘斌/综合报导】 2025/04/19

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於一一二至一一三年深入辅导海洋保护区经营管理,海保署陆晓筠署长於近日获邀参加澎湖县七美乡「七美海岸音乐会」,见证在地平和社区岛民自一○九年起落实「七美水产动植物繁殖保育区」的自主管理及海洋资源保育行动,去年九月在海保署与国立中山大学团队在地的辅导与陪伴下,七美水产动植物繁殖保育区增设完全禁渔核心区与扩大保护范围,并透过澎湖县政府公告修正管理措施;在温暖海风吹拂下海岸音乐是地方的响应,更是各方关心在地朋友聚集的支持,当天更有七美在地艺术家吟唱七十六岁巡守员陈清专创作的海洋保育区褒歌,传扬七美社区居民共同守护海洋的心与行动力。(见图)

海保署今(十八)日说明,七美的例子证明「保育不是限制,而是承诺」,是一种由下而上的信任累积与行动实践,透过与在地团体长期合作,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地方可行的管理行动,海保署将在一一四年至一一五年深入辅导更多海洋保护区,持续深化社区共管与专家陪伴的双轨策略,推动更多保护区进入自主经营与永续治理阶段;从居民的经验到制度的落实,从清晨的脚步到水下的数据,让更多社区,像七美以行动证明,让保育深植生活,海洋才能真正永续。

陆晓筠表示,海保署於一一○至一一一年间针对全台四十五处海洋保护区进行成效评估,海保署选定三处在地区社区动能高、具保育发展潜力的七美、头城及都兰海洋保护区及潜在保护区,於一一二至一一三年作为重点辅导与陪伴对象,共同参与保护区的巡守监测、管理制度及居民地方的行动;这两年透过工作坊的共识建立,以及专家团队长期陪伴、社区积极投入,共同促成澎湖县政府於一一三年九月二日正式公告修正「七美水产动植物繁殖保育区」管理制度,包括增设完全禁渔核心区,潮上带规划缓冲区,保留居民传统潮间带采集空间,兼具强化资源复育与生态维护机制,让七美保育区从「高度保护」晋升至「完全保护」层级。此外,宜兰县政府也在今年二月十七日正式公告修正「头城水产动植物繁殖保育区」,增设完全禁渔核心区及修正管理机制,经两年深入辅导後,成效评估也由「中度保护」提升为「高度保护」层级。

陆晓筠指出,当地巡守员陈清专先生创作的褒歌「中山大学和咱澎湖县政府,来我们七美设一处保育区,崎下沿岸到大港,保育生态有六项,龙虾白胆与九孔,海参钟螺猫槽蛤,岸边立牌有警示,内外距离四百米,外线浮桶做标记,竹竿绑一块红布旗,保育工作有咱做,每日海巡在巡逻,保育大家认真做,荣誉大家的功劳。」吟唱出七美岛民对海洋保育的认同与共管成果的支持,是他们对这片海的承诺与荣耀;七美平和社区对海洋保育的付出,也荣获海保署一一二年度海洋保育贡献楷模奖。

陆晓筠补充,澎湖七美,日头尚未升起,七十六岁的陈清专先生已经换上拖鞋,踏上通往海边的石板路,徒步巡守熟悉的潮间带,只为守护这片海洋;这样的脚步,是七美岛民的日常,也是信念。地方参与是在地保育的关键力量,「七美乡平和社区发展协会」与「爱七美志工团」齐力推动保育工作,根据最新资源调查结果,马粪海胆与砗磲贝族群数量相较以往明显增加。以马粪海胆为例,一○九年加强管理前,单次调查平均仅记录约五十颗,一一一年最高调查达一千二百八十五颗,为管理前的二十五倍以上,一一二年及一一三年最高分别记录八百五十二颗与一千零七十四颗,族群数量稳定在维持高点,显示透过海保署与当地志工协力巡守与资源复育行动,保育成效已逐步显现,具备良好恢复潜力与指标物种的生态示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