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血過量恐類血友病 常被忽視或誤診
【中央社台北十九日電】 2025/04/20

女性經血過量得當心,恐類血友病上身,有名女子初經那年因此住院一個月。血友病相關團體提出「建立婦產科與血液科共同指引」等三大建議,盼提升女性出血性疾病識別能力。

每年四月十七日是世界血友病日,血友病聯盟在每年世界血友病日都會訂出一個宣導主題。台灣血友病之父、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暨彰化基督教醫院血友病中心沈銘鏡教授今天在衛教活動中指出,二○二五年全球主題是「婦女和女孩也會出血」,提醒社會大眾和衛生主管機關瞭解和認識,關心幫助解決女生出血的問題。

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長邱世欣說明,血友病是遺傳的疾病,超過九十五%病友都是男性,因此許多人常認為這是男性的疾病,類血友病是跟性別沒有關係的特定疾病,因此患者男女比例相近。然而,女性成長過程會有月經和懷孕生產,都會導致出血,卻常常被忽視或誤診。

年近五十歲李小姐今天現身分享,她是罕見類血友病患者,從嬰兒時期打疫苗傷口久久不癒、持續流血,直到小學二年級終於確診,「初經來的那一年,我永遠記得。」當時她住院一個月,且為了控制出血,必須持續施打凝血因子或血漿,由於藥物尚未納入健保,必須自費,她成年後才驚覺國中時的治療費用高昂,動輒新台幣數十萬元。

先天性與後天性出血性疾病皆可能影響女性健康,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中華民國血友病協會等相關團體提出「提升女性出血性疾病識別能力,建立婦產科與血液科共同指引」、「推動基因檢測及早期診斷資源,不讓症狀被延遲、被忽略」、「擴大社會支持與家庭照護方案,讓病人及其照顧者有喘息與陪伴的空間」等三大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