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瑞典交流碳稅與ETS制度
【記者王先國/台北報導】 2025/04/25

▲環境部政務次長施文真(左起)、瑞典貿易暨投資委員會台北辦事處代表任荷雅、環境部長彭啓明及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交流合影。(圖:環境部提供)
環境部長彭啓明日昨邀請瑞典貿易暨投資委員會台北辦事處任荷雅代表Helena Reitberger,及瑞典稅務局(Swedish Tax Agency)專家Martin Solvinger及Mattias Qvist,以實體結合線上方式向環境部同仁分享「減碳經驗:產官學界對話、碳稅與ETS並行」,聚焦於瑞典碳稅與碳排放交易體系(ETS)的並行制度、重視相關減碳政策的利害關係人溝通,以及產官學界的合作達成減碳成效,透過瑞典經驗分享,提供我國建構碳定價制度參考。

任荷雅代表強調,自一九九○年以來,瑞典已成功減少卅七%碳排量且經濟規模翻倍的目標,這歸功於接近零碳的能源結構、一九九一年即開始實施碳稅制度,以及瑞典國內創新的商業部門。瑞典稅務局資深策略師Martin Solvinger提供的數據也證實了GDP成長與碳排放減少之間的正面關聯性。

瑞典的碳稅與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TS)是並行運作的兩種碳定價機制,碳稅主要針對未納入ETS的部門和排放源,而ETS則涵蓋能源密集型產業。這種雙軌制設計旨在全面性地對碳排放進行定價,同時考量不同產業的特性和減排成本。瑞典專家指出,近年瑞典的政策方向逐漸傾向於ETS,並將相應調整碳稅的角色。

彭部長向任荷雅代表說明台灣今年碳費制度已經上路,近期受到美國關稅政策及退出巴黎協議等因素影響,國內企業對碳費徵收感到壓力,彭部長強調碳費制度仍維持執行,且台灣已著手規劃導入ETS制度,未來將會推動碳費與ETS制度雙軌並行,瑞典推動碳稅與ETS並行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國借鑑。

瑞典的減碳策略「三螺旋」模式,強調政府、機構、學術界、企業、工會和公民社會之間保持尊重的對話,以支持並實現永續發展,雖然花費較多時間進行溝通,但這樣的運作模式已深入瑞典的DNA。透過本次交流,深入了解瑞典在減碳方面的策略與實務經驗,有助於台灣未來在制定相關政策時的參考,未來將持續與瑞典交流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