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領航系列(23)-良心是改變的力量

▲響應第六屆國際良心日,民團舉辦線上慶祝活動「用愛與良心改變世界」。
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特聘教授盧明俊表示,環境教育的核心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良心的實踐。透過良心意識到地球的資源有限,人們有責任為下一代保護這片土地。面對環境污染、氣候變遷等問題,不能僅考慮短期利益,要思考長遠影響,應以良心為指引落實環境教育。真正的環保行動,不僅來自法律約束,更源於每個人內心的道德選擇,從減少浪費、節能減碳,到推動綠色科技,每一個選擇都關乎人們的未來。
宜蘭大學環工系教授兼系主任張章堂為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分享「農林廢棄物轉為生物質能與土壤改良劑開發技術」。他表示,農林廢棄物含木本、草本科,如果沒有好好再利用,就會亂燒,產生空氣污染問題;建議可以做自然碳匯、循環經濟或能源。而台灣的生質能量是很可觀的,可以把生質廢棄物氣化發電,液體可以當木醋液使用,固體可以當生物碳,也可以儲能,不會對環境產生影響,生生不息產生能源,並產生綠電效益。除了發電,也可作為土壤改良劑當肥料,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反應,促進生態多樣性。
消防署與高雄國際航空站災害搶救諮詢顧問、陸軍官校化學系助理教授暨交通大學環境工程所博士劉明哲提出三項良心防災建言:第一、災難應變三要領:「保持鎮定不驚慌」、「安全、隔離、通報」、「認識災害發展階段:減災、整備、應變與復原」;第二、以良心科技因應極端氣候威脅,只有在平衡科技發展與心靈安定的前提下,才能重啟萬物生機,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健康成長;第三、以良心真愛促進和平,避戰止戰。他祈願用良心穩定世局,用智慧化解災害危機。
宜蘭大學環工系教授兼系主任張章堂為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分享「農林廢棄物轉為生物質能與土壤改良劑開發技術」。他表示,農林廢棄物含木本、草本科,如果沒有好好再利用,就會亂燒,產生空氣污染問題;建議可以做自然碳匯、循環經濟或能源。而台灣的生質能量是很可觀的,可以把生質廢棄物氣化發電,液體可以當木醋液使用,固體可以當生物碳,也可以儲能,不會對環境產生影響,生生不息產生能源,並產生綠電效益。除了發電,也可作為土壤改良劑當肥料,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反應,促進生態多樣性。
消防署與高雄國際航空站災害搶救諮詢顧問、陸軍官校化學系助理教授暨交通大學環境工程所博士劉明哲提出三項良心防災建言:第一、災難應變三要領:「保持鎮定不驚慌」、「安全、隔離、通報」、「認識災害發展階段:減災、整備、應變與復原」;第二、以良心科技因應極端氣候威脅,只有在平衡科技發展與心靈安定的前提下,才能重啟萬物生機,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健康成長;第三、以良心真愛促進和平,避戰止戰。他祈願用良心穩定世局,用智慧化解災害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