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届信谊幼儿文学奖出炉 用故事走进孩子的心
【记者刘小玲/台北报导】 2025/04/27

▲文化部长李远(左三)、信谊董事长张杏如(右三)与得奖者合影。
在快速变动的时代里,孩子需要怎样的故事?第37届「信谊幼儿文学奖得奖名单出炉,幼儿图画书首奖由郑萱婕《来,我跟你说──地球人听话指南》夺得,年仅23岁王照钧以《蓝皮慢火车》获得佳作。设立第二年的儿童文学组,首奖虽然从缺,郑若 《毛线团太郎的一生》和刘毓婷《艾玛的疯狂探险》两件作品脱颖而出,获得佳作。

文化部长李远、教育部终身教育司副司长颜宝月、立委陈培瑜、教育电台台长黄月丽、前国家图书馆长曾淑贤,以及近百位儿童文学界贵宾参与盛会,李远部长颁奖致词时,特别肯定信谊,强调能坚持37年实在非常不容易,当场承诺未来要用政府的力量支持绘本创作。

奖项创办人董事长张杏如致词中表示,「信谊幼儿文学奖徵奖37年,的确是一个很长的岁月,从我开始做到现在,已经涵盖了三个世代,培育了三个世代创作者的成长。」在坚持为了孩子而创作的初心下,过去36年来已出版了104本书,其中37本授出国际版权,不只滋养我们的孩子,也带著台湾走向世界。

张董事长说,鼓励创作者只是徵奖的起点,後续的选书、编辑、印制到推广,都需要家长与老师支持,但最终关键仍是要孩子喜欢;「奖项创办过程是一张绵密的网络,参与颁奖活动的每一个人都是其中一环,信谊幼儿文学奖并不是单靠奖项就能独立完成的,需要大家一起合力。

张董事长也提到,在文化币助益下,很多年轻人走进台北国际书展,不只是买书,也逛书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但张董事长也想为12岁以下的孩子向部长请命,孩子鲜少能自己来买书,若他们的父母也能得到文化币,不仅是培养我们的孩子,亦是支持父母照顾幼儿。

自第28届起参赛、十年间四度获佳作的郑萱婕,在这一届终於以《来,我跟你说-地球人听话指南》获得首奖。她以外星人的视角切入,幽默呈现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外星人为取得地球居留证,学习「地球语言」,第一课便是「听话」。一句简单的「来,我跟你说」,在不同情境下竟有截然不同的意涵┅。郑萱婕谈及大学时代与外籍老师及交换生的交流经验。一句平常的问候语「吃饱了吗?」打完招呼就离开,但初来乍到的外籍生却可能会以为要邀他一起用餐。郑萱婕深深体悟,同一句话会因不同情境而有多种诠释。郑萱婕也提到,这次参赛不再以得奖为前提、给自己过多的压力,单纯为自己喜欢、开心而创作,反而获得首奖肯定。

年仅23岁的铁道迷王照钧,以《蓝皮慢火车》深刻地唤起模糊记忆的慢车时代。中学时代王照钧曾到花莲追「光华号」火车,深受慢车之美而感动,成为铁道忠实粉丝,之後便经常透过影像分享铁道光景。去年追完「蓝皮解忧号」後,便想画一系列的插画制成明信片。正巧看到徵奖讯息,便决定将插画创作成绘本参赛。短短2个月内他用大量网路资源考证昔日铁道影像,不分日夜、只要醒著时便作画,完成了这部作品,那怕是未曾经历过慢速火车年代的幼儿,在读这本图画书时也能从中感受缓慢的美好与珍贵的记忆。「有想法,就去做出来吧!」是他最想分享给创作者的一句话。

今年儿童文学组虽未颁出首奖,两部作品以完整叙事与真挚情感获得佳作肯定。已是颇富盛名的郑若 ,以细密绵长、绒柔触感、有编织和修补功能的毛线为主角,述说《毛线团太郎的一生》,温柔的营造出毛线编织和修补的梦想,以「助人中亦完成自我的正向饱满生命旅程。笔触温暖又充满空间的变化,字里行间里自成丰富的视觉画面效果。郑若 想告诉小读者∶「即使不成为台面上出风头的角色,也能为世界带来美好。」

另一部佳作《艾玛的疯狂探险》由刘毓婷创作,描绘一位创意女孩在校园中的奇思妙想与人际互动。刘毓婷因先生工作调动旅居各国,观察到孩子在文化转换中的挣扎与成长。她忆起大女儿国中毕业的时候,又笑又哭的说∶「这是我第一次,在同一个学校毕业。而她的小女儿学会说的第一个字是泰语┅。於是她创作了这个故事。古灵精怪的艾玛就像许多现代孩子,虽然与众不同,但只要有冒险的勇气,就能拥有闪亮的人生旅程。

信谊基金会也预告,第36届儿童文学组得奖作品《妈妈树》与《沙尘暴里要回家》正式出版。澎湖离岛教师陈俐颖创作、搭配插画家黄海蒂的温润画风,首奖作品《妈妈树》引领孩子思考爱的得失、宽容与成长。佳作《沙尘暴里要回家》则由长年旅居撒哈拉的作家蔡适任执笔,与金鼎奖插画家南君联手,融合自然、生态与文化,引发对土地与生命的共鸣,蔡适任也将在六月中旬返台分享创作与撒哈拉沙漠生活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