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客委会邀教师团参加楠西再生关怀小旅行 打造教育与旅游新对话

▲南市客委会邀教师团参加楠西再生关怀小旅行,打造教育与旅游新对话。(记者李嘉祥摄)
台南市政府客家事务委员会透过「台南原乡客家聚落青年驻地工作站」计画,结合社区观光,积极协助地方文化永续发展及产业振兴,并於楠西区举办第二场「楠西再生.关怀小旅行」活动,邀集过去长期参与地方文史导览活动的现职中小学教师与退休教师走访楠西客庄聚落,除透过深度导览与文化体验,带领大家探索地方特色、认识客家人文,另小旅行也纳入「文化教育」、「环境教育」与「永续理念」等内涵,让学员於编写教案或是发布社群媒体时,能为推动「楠西再生」发挥影响力。
参访教师说,楠西的地方故事极具教材价值,无论是梅子加工、果农契作、还是古厝建筑的永续运用,都能回应现今课纲强调的跨领域学习与在地连结,未来将尝试转化为教学内容,或推荐学生与家长实地探访,让旅游真正成为生活与教育的延伸。
承办的国立高雄科大文创系杨雅玲老师表示,此次小旅行不仅是地方参访,也是教育交流实验场,除邀请教师深入地方,也安排文创系硕专班研究生随团进行「观察研究」,让教学者与学习者在旅途中互动、观察与激荡,产生更多对於课程设计与教育方法的实践想像,期透过教师的参与,让地方的文化资产被看见,也让楠西的人文地景走进更多学校,形成「教学与旅游共感」创新模式。
南市客委会主委陈新裕指出,走进社区,是关怀与再生的起点,「关怀小旅行」有别於一般的游程,以体验、感受、共情为核心价值,分别针对不同族群设计,透过一次次的实地走读与主题策展,推动地方创生与文化推广的深度连结;此场小旅行串连江家古厝、果农之家、梅岭食品中心等在地据点,让参与教师在导览解说中感受楠西聚落的文化脉络与创生成果,更实地见证青农返乡、产业转型与友善农业等永续实践案例,未来也会持续与教育端、学术端携手合作,为楠西注入更多的活力。
参访教师说,楠西的地方故事极具教材价值,无论是梅子加工、果农契作、还是古厝建筑的永续运用,都能回应现今课纲强调的跨领域学习与在地连结,未来将尝试转化为教学内容,或推荐学生与家长实地探访,让旅游真正成为生活与教育的延伸。
承办的国立高雄科大文创系杨雅玲老师表示,此次小旅行不仅是地方参访,也是教育交流实验场,除邀请教师深入地方,也安排文创系硕专班研究生随团进行「观察研究」,让教学者与学习者在旅途中互动、观察与激荡,产生更多对於课程设计与教育方法的实践想像,期透过教师的参与,让地方的文化资产被看见,也让楠西的人文地景走进更多学校,形成「教学与旅游共感」创新模式。
南市客委会主委陈新裕指出,走进社区,是关怀与再生的起点,「关怀小旅行」有别於一般的游程,以体验、感受、共情为核心价值,分别针对不同族群设计,透过一次次的实地走读与主题策展,推动地方创生与文化推广的深度连结;此场小旅行串连江家古厝、果农之家、梅岭食品中心等在地据点,让参与教师在导览解说中感受楠西聚落的文化脉络与创生成果,更实地见证青农返乡、产业转型与友善农业等永续实践案例,未来也会持续与教育端、学术端携手合作,为楠西注入更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