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界大反彈擬上街抗議 挨批藥師增加難補中藥人缺口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25/05/03

▲藥師界群起大反彈,中醫藥團結力挺衛福部。(記者李叔霖攝)
最近衛福部發布「藥事法」103條解釋令,已經引起藥師界群起大反彈,預訂5月4日走上凱達格蘭大道陳情抗議,主要訴求中藥、西藥都是藥物,藥物應由藥師負責統一管理。台灣中藥學會2日發出聲明,「中藥回歸專業,產業走向永續」,學會支持「藥事法」103條解釋令!因為藥師及藥劑生人數逐年增加,仍難補足中藥業界人才缺口。

台灣中藥學會指出,學會致力促進中藥科學化、制度化及現代化。對於衛福部114年3月18日公告《藥事法》第103條第2項解釋令給予高度肯定與支持,公告明確新增國內公私立大學中藥或生藥相關學系畢業生,只要修畢35學分核心課程並具一年以上實務經驗即可申請「經營中藥事實證明書」,依照法令從事中藥販賣相關業務。

台灣中藥學會指出,中藥不是單純商品販售,其背後牽涉藥材基原鑑別、炮製加工、品質管控、用法用量等複雜且專業的知識體系。過去,中藥販賣從業人員多仰賴經驗傳承與在職訓練,專業程度參差不齊, 也導致市場上出現不明來源, 不符標準的藥材,損害民眾健康安全。這次解釋令明確設下「學術訓練、實務經驗」雙重門檻,不僅提升中藥市場專業服務水準,還符合現代社會對醫藥品質與資訊透明的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藥師及藥劑生人數逐年增加,仍難補足中藥業界人才缺口, 導致整體市場品質控管與專業服務功能逐漸失衡,相對之下,台灣已有大學院所設有中藥相關學系,長年投入中藥專業教育與研究,這些學系課程涵蓋中藥基原鑑定、藥理活性分析、品質檢驗、臨床應用及產業管理等面向,訓練內容深度與廣度,遠超過一般對中藥有基本涉略的訓練。

透過這次衛福部解釋令,中藥專業科系畢業生終於能取得合法資格,發揮所長, 進入產業鏈,為產業注入年輕專業新能量。

雖然藥師團體質疑公告是否侵犯調劑權與藥事領域,台灣中藥學會認為這是「誤解」。公告內容僅涉及中藥材與製劑的輸出入、批發、零售及傳統劑型製備, 並未觸及處方調劑及配伍,公告規範屬於非處方藥及原屬一般中藥商範疇業務, 並沒有越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