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音館啟動「偏鄉學校巡演推廣計畫」 5月起走訪28校
為將臺灣音樂的美與根延伸至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偏鄉角落,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自一一○年起推動「偏鄉學校巡演推廣計畫」,以臺灣作曲家改編的傳統民謠與原創作品為核心,走入校園、走近孩子,透過音樂灌溉文化的土壤,讓藝術教育從小萌芽、深深扎根。
一一四年度巡演自五月起展開,預計走訪全臺廿八所學校,其中逾八成位於特偏或極偏遠地區,將深入山區、離島與沿海等學校,透過專業室內樂演奏團隊精緻演出及導聆解說,為學童打造一場場有感、可親且充滿啟發的音樂體驗。
本次巡演曲目多出自臺灣音樂館典藏的臺灣作曲家之手,作品多為改編自傳統民謠與族群音樂素材,涵蓋《天黑黑》、《望春風》、客家小調、南排灣古調等耳熟能詳的旋律,並經由郭芝苑、彭靖、徐松榮、林道生、沈錦堂等作曲家的巧思重新詮釋,不僅喚起聽眾對傳統旋律的記憶與情感,也展現臺灣音樂在創新與傳承間的動人張力。這些改編作品,兼具民謠的親切感與土地的語言,同時融入作曲家的個人風格與現代語彙,讓音樂從經典中再生,成為文化資產活化與再利用的最佳實踐。
臺灣音樂館日昨完成臺東縣東河鄉北源國小及臺南市東山區青山國小等兩所學校的巡演,活動現場反應熱烈,孩子們全神貫注聆賞、積極互動,不少師長更表示,這樣的巡演帶來的不僅是音樂體驗,更是一堂堂生動的音樂課,讓孩子們從聆聽中認識臺灣音樂家並學習欣賞。
臺音館賴世哲館主任表示,臺音館歷年來典藏許多臺灣原生的音樂文化內容,此計畫希望讓臺灣各地的孩子,無論身在城市或偏鄉,都有機會接觸、聽見屬於自己文化的聲音。這些臺灣本土音樂家的作品能透過一場場的演繹,成為孩子心中一顆顆藝術的種子,更希冀培養學童對於音樂的興趣與敏銳度,成為未來藝文欣賞的種子族群。讓藝術教育不再侷限於城市資源,讓臺灣音樂在山海之間自在流轉,世代傳承。
一一四年度巡演自五月起展開,預計走訪全臺廿八所學校,其中逾八成位於特偏或極偏遠地區,將深入山區、離島與沿海等學校,透過專業室內樂演奏團隊精緻演出及導聆解說,為學童打造一場場有感、可親且充滿啟發的音樂體驗。
本次巡演曲目多出自臺灣音樂館典藏的臺灣作曲家之手,作品多為改編自傳統民謠與族群音樂素材,涵蓋《天黑黑》、《望春風》、客家小調、南排灣古調等耳熟能詳的旋律,並經由郭芝苑、彭靖、徐松榮、林道生、沈錦堂等作曲家的巧思重新詮釋,不僅喚起聽眾對傳統旋律的記憶與情感,也展現臺灣音樂在創新與傳承間的動人張力。這些改編作品,兼具民謠的親切感與土地的語言,同時融入作曲家的個人風格與現代語彙,讓音樂從經典中再生,成為文化資產活化與再利用的最佳實踐。
臺灣音樂館日昨完成臺東縣東河鄉北源國小及臺南市東山區青山國小等兩所學校的巡演,活動現場反應熱烈,孩子們全神貫注聆賞、積極互動,不少師長更表示,這樣的巡演帶來的不僅是音樂體驗,更是一堂堂生動的音樂課,讓孩子們從聆聽中認識臺灣音樂家並學習欣賞。
臺音館賴世哲館主任表示,臺音館歷年來典藏許多臺灣原生的音樂文化內容,此計畫希望讓臺灣各地的孩子,無論身在城市或偏鄉,都有機會接觸、聽見屬於自己文化的聲音。這些臺灣本土音樂家的作品能透過一場場的演繹,成為孩子心中一顆顆藝術的種子,更希冀培養學童對於音樂的興趣與敏銳度,成為未來藝文欣賞的種子族群。讓藝術教育不再侷限於城市資源,讓臺灣音樂在山海之間自在流轉,世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