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影響 中美貨量銳減跨太平洋運能削減東南亞出貨激增
根據中國大陸相關單位引述,Journal of Commerce表示,隨著美國對中國關稅持續升級,川普政府關稅政策引發緊張局勢尚未有緩解跡象,跨太平洋航運市場正經歷新一波運能大幅萎縮。
Journal of Commerce指出,多家航運公司正加速撤出跨太平洋航線運能,四月以後,停航與航線暫停現象不斷增加。航運視覺化平台Vizion與數據分析公司Dun&Bradstreet數據顯示,四月廿一日至廿八日這一週,從中國發往美國貨物訂艙量相比三月同期大跌近五十四%。
因應需求驟減,以星航運(ZIM)、地中海航運(MSC)及「Premier Alliance」聯盟成員都已宣布削減跨太平洋航線運能。ZIM透過暫停ZX2航線(亞洲至北美西海岸)撤出約三點五萬TEU運能;MSC則暫停Orient航線,撤出約七點七萬TEU運能。
另,原計畫於五月推出的Premier Alliance的PS5航線也被無限期延後。
365物流諮詢公司首席執行長Sanjay Tejwani分析,儘管從中國出發的貨運量出現大幅下滑,但運價仍維持在健康水準,航運公司學會透過靈活調控運能,避免像COVID-19疫情期間出現運價崩盤局面。
海運情報公司eeSea數據指出,四月期間,跨太平洋航線約有十四%運能停航,預計五月將上升至十八%。港口掛靠數量也大幅減少,自四月第二週以後,掛靠次數下降超過廿五%。
部分航線服務頻率也在下降。例如海洋聯盟成員中遠海運將其Bohai航線(進入洛杉磯港)從每週一班調整為每兩週一班,至少持續到六月中旬。
Vizion數據顯示,隨著中國出貨量銳減,美國進口商正加速轉向東南亞尋找更適合的供應鏈。截至四月廿一日一週,從東南亞出發的美國進口貨訂艙量比兩週前增加超過二十%。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航運公司大規模撤出運能,一旦未來關稅政策改變、貨量快速回升,航運公司將難以及時恢復航線服務,可能引發供應鏈新一波混亂。
一位美國無船承運人(NVO)坦言,他們現在如撤出大量運能,若關稅政策突然取消,要重新恢復這些服務會非常困難。
分析師表示,隨著運能持續緊縮與航運市場重心轉移,跨太平洋航運格局正面臨調整。航運業認為,未來幾個月運能調控與需求波動將成為航運公司能否穩住局面的一大關鍵考驗。
Journal of Commerce指出,多家航運公司正加速撤出跨太平洋航線運能,四月以後,停航與航線暫停現象不斷增加。航運視覺化平台Vizion與數據分析公司Dun&Bradstreet數據顯示,四月廿一日至廿八日這一週,從中國發往美國貨物訂艙量相比三月同期大跌近五十四%。
因應需求驟減,以星航運(ZIM)、地中海航運(MSC)及「Premier Alliance」聯盟成員都已宣布削減跨太平洋航線運能。ZIM透過暫停ZX2航線(亞洲至北美西海岸)撤出約三點五萬TEU運能;MSC則暫停Orient航線,撤出約七點七萬TEU運能。
另,原計畫於五月推出的Premier Alliance的PS5航線也被無限期延後。
365物流諮詢公司首席執行長Sanjay Tejwani分析,儘管從中國出發的貨運量出現大幅下滑,但運價仍維持在健康水準,航運公司學會透過靈活調控運能,避免像COVID-19疫情期間出現運價崩盤局面。
海運情報公司eeSea數據指出,四月期間,跨太平洋航線約有十四%運能停航,預計五月將上升至十八%。港口掛靠數量也大幅減少,自四月第二週以後,掛靠次數下降超過廿五%。
部分航線服務頻率也在下降。例如海洋聯盟成員中遠海運將其Bohai航線(進入洛杉磯港)從每週一班調整為每兩週一班,至少持續到六月中旬。
Vizion數據顯示,隨著中國出貨量銳減,美國進口商正加速轉向東南亞尋找更適合的供應鏈。截至四月廿一日一週,從東南亞出發的美國進口貨訂艙量比兩週前增加超過二十%。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航運公司大規模撤出運能,一旦未來關稅政策改變、貨量快速回升,航運公司將難以及時恢復航線服務,可能引發供應鏈新一波混亂。
一位美國無船承運人(NVO)坦言,他們現在如撤出大量運能,若關稅政策突然取消,要重新恢復這些服務會非常困難。
分析師表示,隨著運能持續緊縮與航運市場重心轉移,跨太平洋航運格局正面臨調整。航運業認為,未來幾個月運能調控與需求波動將成為航運公司能否穩住局面的一大關鍵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