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分析研討會登場 彭啟明頒發「環境檢驗優良人員」獎項

▲環境部長彭啟明(右五)偕國環院長劉宗勇(右四)、中華民國環境分析學會理事長陳家揚(右六),與榮獲第卅九屆「環境檢驗優良人員獎」得獎人李如訓、何致民、陳貝貞、張桑妮、楊淑娟合影。(記者王先國攝)
環境部長彭啟明今(七)日出席於國家環境研究院舉辦、為期兩天的環境檢測年度盛事–「2025年(第39屆)環境分析研討會」,彭部長致詞強調「在環境治理,數據是最基本的。如果沒有完整的、可信賴的數據,什麼政策都不用談。」彭部長表示,檢測對環境部各項工作都相當重要,為提升檢測品質,環境部目前正在研擬「環境監測法」草案,預計於年底推出草案,相當需要學界、產業界參與討論,彭部長期待討論過程不僅尋求精進技術,同時檢視法令設計是否回應產業需求,並藉此開啟公私協力合作,討論檢測、監測產業的未來藍圖,並參與綠領產業,讓年輕人能有想像也願意投身,打破人才斷層危機。
彭部長指出,環境檢測業、監測業過去分得很開,他也思考可否整合在一起,他拜託參與年度盛會約六百位產學研界碩彥與專業人士,大家可以好好想一想,期望未來能有更好的藍圖,彭部長說:「環境部願意改變,和大家站在一起!」關於環境檢測業產值一年約六、七十億元,彭部長認為將來產值會更增加,也希望環境檢測業者、產學研界大家一起努力,精進環境檢測、監測分析新技術,盡全力守護環境。
彭部長今日出席第39屆環境分析研討會開幕式,並頒發「環境檢驗優良人員」獎項,表揚在環境檢測領域有卓越貢獻的專業人士與研究者,感謝他們發揚敬業精神,研發創新技術,為守護環境默默付出的努力,本屆共有五位獲獎人,名單為:台灣自來水公司張桑妮、中興工程顧問社楊淑娟、上準環境科技公司陳貝貞、國家環境研究院李如訓、瑩諮環境科技公司何致民。
本屆研討會邀請多位知名學者進行專題演講,包含東海大學張嘉修講座教授、台灣大學席行正教授、成功大學吳義林教授、中興大學簡士濠教授、中山大學謝建台教授等多人,和與會者分享最新的環境鑑識技術、新興污染物、土壤與資源循環等分析技術與發展趨勢。現場也集結多項最新檢測儀器設備介紹,參展者包含中央研究院等數十家業者,還有超過一八五篇以上研究論文發表,涵括領域有:環境鑑識、生物與毒物分析、新興污染物、水質分析、土壤與廢棄物、淨零排放、空氣品質監測等。
彭部長指出,環境檢測業、監測業過去分得很開,他也思考可否整合在一起,他拜託參與年度盛會約六百位產學研界碩彥與專業人士,大家可以好好想一想,期望未來能有更好的藍圖,彭部長說:「環境部願意改變,和大家站在一起!」關於環境檢測業產值一年約六、七十億元,彭部長認為將來產值會更增加,也希望環境檢測業者、產學研界大家一起努力,精進環境檢測、監測分析新技術,盡全力守護環境。
彭部長今日出席第39屆環境分析研討會開幕式,並頒發「環境檢驗優良人員」獎項,表揚在環境檢測領域有卓越貢獻的專業人士與研究者,感謝他們發揚敬業精神,研發創新技術,為守護環境默默付出的努力,本屆共有五位獲獎人,名單為:台灣自來水公司張桑妮、中興工程顧問社楊淑娟、上準環境科技公司陳貝貞、國家環境研究院李如訓、瑩諮環境科技公司何致民。
本屆研討會邀請多位知名學者進行專題演講,包含東海大學張嘉修講座教授、台灣大學席行正教授、成功大學吳義林教授、中興大學簡士濠教授、中山大學謝建台教授等多人,和與會者分享最新的環境鑑識技術、新興污染物、土壤與資源循環等分析技術與發展趨勢。現場也集結多項最新檢測儀器設備介紹,參展者包含中央研究院等數十家業者,還有超過一八五篇以上研究論文發表,涵括領域有:環境鑑識、生物與毒物分析、新興污染物、水質分析、土壤與廢棄物、淨零排放、空氣品質監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