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4人就有1人高血脂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25/05/12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簡稱三高,已經成為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陳玠宇表示,台灣高血脂盛行率,約為每四人就有一人罹患高血脂,而且未來得到心血管疾病風險將是一般人的三倍,尤其是以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的膽固醇)為動脈硬化主要獨立影響因子。

因此,陳玠宇指出,降低壞的膽固醇為當代醫學界的主流共識,美國與台灣皆建議只要壞的膽固醇超過190mg/dL就要開始治療;若有糖尿病、慢性腎病及動脈硬化性疾病,則壞的膽固醇超過100mg/dL就要開始治療;患有急性或慢性冠心病、缺血性腦中風或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則必須將壞的膽固醇至少降至70mg/dL以下。

多血管病變或多次心肌梗塞患者,則更應考慮嚴格降至55mg/dL以下。陳玠宇醫師指出,根據過往大型研究發現,每將壞的膽固醇降低10mg/dL,約可下降5.7%腦心血管不良事件,日本研究發現亞洲族群效益更佳,更甚者,若將壞的膽固醇降至70mg/dL以下,研究發現,可使冠狀動脈硬化斑塊厚度開始產生逆轉退縮效應,並使斑塊內膜纖維帽穩固,不易造成不穩定破裂而產生血栓。

陳玠宇醫師強調,台灣高血壓盛行率,約為每三至四位成年人,就有一位患有高血壓,甚至許多民眾不知自己已罹患高血壓,而造成日積月累的潛在器官損傷。過往高血壓定義,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超過90毫米汞柱,現在台灣重視居家血壓量測重要性,平日居家平均血壓收縮壓超過13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超過80毫米汞柱,像這種情況定義為高血壓。

根據亞洲多個醫學研究發現,即便六十至八十歲老人家,平均每降低一毫米汞柱的收縮壓,約可降低2.8%的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因此,建議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都應將血壓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標準,可以獲得最大的臨床效益,更甚者,在八十至八十九歲老年人,每降低20/10毫米汞柱血壓,約可降低約三成冠心病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