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喘不過氣險猝死 手術撿回一命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25/05/13

四十八歲陳女六個月前活動時胸悶、喘不過氣,甚至數度接近昏倒被送醫,但她一直未將不適放在心上,直到今年三月,她因不適至鄰近醫院檢查心臟超音波,這才發現罹患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隨時可能導致猝死,因此,患者緊急轉診至台北慈濟醫院治療。

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楊凱文發現,患者不僅主動脈瓣膜鈣化嚴重,主動脈也已有近五公分動脈瘤,未來可能有破裂風險。此外,患者主動脈瓣,更是天生只有兩片(正常為三片)!手術之後,陳女順利轉入普通病房,加速術後復原。

主動脈瓣由三片瓣葉構成,心臟收縮時開啟,放鬆時閉合,以便防止血液回流。若是瓣膜退化因為肥厚、鈣化無法正常開合,恐會影響全身血流,即為「主動脈瓣狹窄」。一般而言,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多見於七十歲以上族群,年輕如陳女般尚未五十歲就發生嚴重鈣化與狹窄,通常多半是先天性雙瓣的主動脈瓣者。

楊凱文醫師指出,先天性雙瓣主動脈瓣膜患者中年時容易出現瓣膜狹窄或閉鎖不全,並且伴隨主動脈擴大等問題。國外統計指出,約有百分之四十至六十雙瓣主動脈瓣患者會出現主動脈瘤或主動脈擴大情形。

楊凱文說明,先天性雙瓣主動脈瓣膜多數人在年輕時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年齡增長,約在四十至五十歲間可能出現嚴重瓣膜疾病或主動脈瘤,建議有家族病史者或有活動性胸悶、喘不過氣、近似昏厥經驗者,及早至心臟科接受評估,以便避免延誤治療,甚至錯失最佳黃金手術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