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银行联盟热身启动 中山大学携手社区开分行
【记者陈秋香、何弘斌/高雄报导】 2025/05/16

国立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大学社会责任(USR)计画团队深耕高雄前镇区多年,成功协助路中庙社区打造全台首屈一指、连续八年营运的社区时间银行,并於今年扩展至邻近的复国与兴邦两社区,正式启动「前镇时间银行联盟」,不仅从单点创新扩展为跨社区共生网络,更以制度化经验实践社区共学共创。(见图)

中山大学今(十五)日说明,时间银行是一种「以时间为单位、互助为本」的交换机制,鼓励居民将自身专长与服务投入社区,累积可流通的「时分券」,在时间银行制度中,居民能透过贡献手作、清洁、陪伴等服务,换取时分券,用於社区商店兑换商品、体验课程,甚至参加在地活动。中山大学公共事务管理研究所教授郭瑞坤表示,时间银行是跳脱金钱与传统志工概念的另类制度,强调共享、互惠与社区共治。

「前镇时间银行联盟」於竹西里活动中心举办说明会与启动仪式,路中庙社区学生与长者共同参与葱花卷手作活动,展现世代交流的生命力。公事所学生陈宇杰指出,向长辈学习烘焙,不只有趣,也让我们理解彼此的生活智慧。王玟雁也补充,让闲置物资转让给有需要的人,是资源循环的具体实践。世代交流与物资共享,使社区成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另类经济场域。

中山学生及社区居民也观摩时间商店运作,阅览店内陈列的居民寄卖与捐赠物品,与社区居民一同讨论时间银行的制度应用与推动历程中遭遇的挑战;路中庙社区发展协会总干事王月娥,也是中山公事所的博士生,她提到,初期推动时间银行时,遭遇经费与人力短缺等困境,所幸在中山师生团队的合作与协助下,透过不断试验与制度调整,建立起完善的服务交换机制。复国社区里长吕建霖提问,志工的服务价值如何评估?郭瑞坤说明,时间银行与志工时数应明确区隔,避免重复计算奖励。服务价值可透过社区会议,由鉴价的方式讨论决议,达成共识。王月娥也强调,当居民理解「时分券」所代表的意义与多元应用後,会更愿意积极赚取时分券,有助於活络社区参与。

在中央与地方政府日益关注活跃老化之际,中山大学提供了时间银行的示范经验。在USR团队的协助下,路中庙社区已连续八年自主营运时间银行,持续推动「等值、分享、互惠」的核心理念,成为全台时间银行制度最成熟的社区典范;自一○七年起,中山管院USR团队携手路中庙社区推出时间银行,逐步建构出完整的时间银行制度,包括一○七年设置时间商店、一○九年创办「时光咖啡吧」、发行全台第一本时间银行实体存摺,并发展「时间货币」多元兑换与应用场域。今年进一步与复国、兴邦两社区合作,启动「前镇时间银行联盟」,盼能打造共享经验、各自发展特色的跨社区协作平台,实践区域共好。

未来,中山管院USR团队与路中庙社区也将前往复国社区与兴邦社区,办理访谈与工作坊,针对每个社区的运作,设计「因地制宜」的时间银行机制,而非全盘复制;中山大学将持续结合学术与实务,支持各社区深化制度设计,并作为学生公共参与、行动研究与地方创生的最佳实践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