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护腺癌早筛早治 高龄男性常见癌症
【记者锺佩芳/台北报导】 2025/05/20

美国前总统拜登确诊第四期摄护腺癌,且已转移至骨骼,引起全球媒体高度关注。顾芳瑜医师表示,美国是摄护腺癌筛检普及率极高的国家,这次拜登晚期才被发现,确实较为少见。相较之下,台湾整体警觉性仍待提升,尤其摄护腺癌已悄悄跃升为国内男性癌症发生率的第三名,呼吁国人应提高筛检意识,别让「可早治的癌症」拖到无法挽回。

顾芳瑜指出,摄护腺癌与肺癌、肝癌不同,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忽略,但只要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大多数病患都能成功控制甚至痊愈。根据卫福部统计,摄护腺癌已从过去男性癌症的第五名,上升到第三名,但原因并非来自环境,主要还是跟高龄化社会密切相关,因为摄护腺癌本来就是一种高龄男性常见的癌症。

至於摄护腺癌的成因以基因遗传为主,部分研究也指出,高脂饮食与红肉摄取过量可能增加风险。顾芳瑜提醒,若家族中有长辈曾罹患摄护腺癌,其发生机率约为一般男性的两倍,建议这类高风险族群提前进行筛检。

他进一步说明,目前临床最常见的初步筛检方式,是透过抽血检查摄护腺特异性抗原(PSA),也被称为摄护腺癌指数。若指数偏高,医师通常会安排进一步切片检查。不过他也坦言,PSA虽然敏感,但假阳性比例不低,可能造成不少不必要的检查与焦虑。因此建议患者也可以考虑采用另一种精准度更高的筛检方式「PHI(摄护腺健康指标)」,相较传统PSA,PHI能更准确判别癌症风险,大幅降低误判率。此外若病患希望更进一步确认是否需要切片,建议可搭配「3TMRI」磁振造影检查,能提早发现摄护腺内可疑病灶,让切片更精准,避免误差与漏诊。

顾芳瑜强调,摄护腺癌并不可怕,关键在於不要忽略定期检查。他建议,五十岁以上男性应每两年检查一次PSA;若有家族病史,建议从四十五岁起就开始追踪。万一指数异常,也不需过度焦虑,「现在的检查方式比以往更进步,只要及早处理,摄护腺癌多半是能够控制,甚至痊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