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率先实践 减塑与循环并进

▲从产品到制度,rPET需全方位政策配套。(图∶王永村摄,主妇联盟合作社提供)
目前台湾每年生产逾五十亿支宝特瓶,虽有高达95%的回收率,但多数回收料被降级为衣物、建材等用途,最终难逃丢弃命运。若能推动「瓶到瓶」的高值循环,rPET可实现三至五次的封闭式循环,实质减少新塑胶使用与碳排放。主妇联盟环境保护基金会董事长林玉沛指出,rPET安全、合规地应用於食品容器,是推动减塑与循环经济的关键路径。
欧盟规定自2025年起,PET饮料瓶需至少含有25%rPET;2030年起,所有塑胶饮料瓶提高至30%再生塑胶含量。台湾rPET制造技术不缺,缺的是政府再推一把,尽速制定目标与期程,并同步建构六大制度配套,包括「绿色设计指引」、「再生料溯源制度」、「产品标示及回收分级」、「第三方验证机制」与「资讯公开平台」与「差别化费率诱因」等,全面建立rPET产品从设计、生产到流通、回收的全生命周期治理机制。林玉沛强调∶「rPET政策不能只做回收,应纳入3R整合战略,同步推动源头减量及重复使用,才不会流於假循环,成为推动责任生产与消费的关键驱动力。」
环境部彭启明部长表示,政府现行资源循环政策「鼓励」业者推动绿色容器,再生料添加25%,2030年会以30%为目标。环境部预订下院期将「资源循环推动法」送立法院审议,绿色设计鼓励相关配套都会包括在内。未来会持续推动资源回收,加强内循环及绿色台湾品牌。法规体系建立,提高经济诱因,也鼓励公私协力,推动绿色投资、绿色采购。
资源循环署署长赖莹莹表示,资源循环推动,双法并进。做法是先自愿後强制,未来会在法中规范及引导。立法推动方向包括∶订定绿色设计原则、推动源头减塑、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绿色消费讯息揭示,推绿色护照等。也将推动循环采购∶包括循环产品与服务各面向。
卫福部食药署技正周沛如表示,食品级rPET安全性已有明确检验标准与制程把关,并呼吁未来食品标示应朝向与绿色设计兼容,并进行标签规范的滚动修正,以同时回应消费者知情权与环保需求。针对再生塑料再制产品,目前只接受PET,其他质材尚未开放申请。卫福部把关原则包含∶废塑胶来源必须是「食品」容器具、须提供再制制程资料、去污测试、挑战性测性,参考美国、欧盟的残留值标准,及安全性评估报告,包括耐热温度标示、其他国家是否能使用等。
塑胶工业中心组长李宇立指出,欧盟规范主要在回收、再生含量、最小化、重复使用、标示(让消费者可明确选择)等各面向,各国在材料添加都有长足成长。未来推动回收材料认证制度建立极为重要,建议仿效美国FDA、OFAS、欧盟EFSA再生塑料法规架构的重要做法。再生塑料成本较高,部分原因在於要通过各种验证,若要添加到产品,会拉高成本,需要後续努力。建议建立「再生国家队」,集中国内再生料,资讯透明,建立国内使用再生料信心。
欧盟规定自2025年起,PET饮料瓶需至少含有25%rPET;2030年起,所有塑胶饮料瓶提高至30%再生塑胶含量。台湾rPET制造技术不缺,缺的是政府再推一把,尽速制定目标与期程,并同步建构六大制度配套,包括「绿色设计指引」、「再生料溯源制度」、「产品标示及回收分级」、「第三方验证机制」与「资讯公开平台」与「差别化费率诱因」等,全面建立rPET产品从设计、生产到流通、回收的全生命周期治理机制。林玉沛强调∶「rPET政策不能只做回收,应纳入3R整合战略,同步推动源头减量及重复使用,才不会流於假循环,成为推动责任生产与消费的关键驱动力。」
环境部彭启明部长表示,政府现行资源循环政策「鼓励」业者推动绿色容器,再生料添加25%,2030年会以30%为目标。环境部预订下院期将「资源循环推动法」送立法院审议,绿色设计鼓励相关配套都会包括在内。未来会持续推动资源回收,加强内循环及绿色台湾品牌。法规体系建立,提高经济诱因,也鼓励公私协力,推动绿色投资、绿色采购。
资源循环署署长赖莹莹表示,资源循环推动,双法并进。做法是先自愿後强制,未来会在法中规范及引导。立法推动方向包括∶订定绿色设计原则、推动源头减塑、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绿色消费讯息揭示,推绿色护照等。也将推动循环采购∶包括循环产品与服务各面向。
卫福部食药署技正周沛如表示,食品级rPET安全性已有明确检验标准与制程把关,并呼吁未来食品标示应朝向与绿色设计兼容,并进行标签规范的滚动修正,以同时回应消费者知情权与环保需求。针对再生塑料再制产品,目前只接受PET,其他质材尚未开放申请。卫福部把关原则包含∶废塑胶来源必须是「食品」容器具、须提供再制制程资料、去污测试、挑战性测性,参考美国、欧盟的残留值标准,及安全性评估报告,包括耐热温度标示、其他国家是否能使用等。
塑胶工业中心组长李宇立指出,欧盟规范主要在回收、再生含量、最小化、重复使用、标示(让消费者可明确选择)等各面向,各国在材料添加都有长足成长。未来推动回收材料认证制度建立极为重要,建议仿效美国FDA、OFAS、欧盟EFSA再生塑料法规架构的重要做法。再生塑料成本较高,部分原因在於要通过各种验证,若要添加到产品,会拉高成本,需要後续努力。建议建立「再生国家队」,集中国内再生料,资讯透明,建立国内使用再生料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