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重症併發心肌炎 當心心衰
五十多歲胖胖的吳先生患有糖尿病,上週流感才剛痊癒,白天在公司突然胸悶、心悸後暈倒叫不醒,緊急送醫之後,醫師診斷為急性心肌炎合併休克。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黃晨祐表示,流感比起一般感冒,臨床症狀相較更嚴重,而且病毒傳染力更強,包括發燒、咳嗽、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等症狀。
黃醫師指出,通常流感好發於秋冬兩季,約在每年十一月至隔年三月期間流行,感染後約一週後自動痊癒,但高危險族群恐出現嚴重併發症,一般併發症的時間約在發病後一至二週發生,可能引起嚴重肺炎、腦炎腦病變、心肌炎及心包膜炎,患者常常需要住院治療。
流感併發重症死亡率平均兩成,常見於高危險族群,比如老年人、嬰幼兒、孕婦、免疫功能不全、氣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肺臟、肝臟、慢性腎病及肥胖者(身體質量指數BMI≧30)。
黃晨祐醫師進一步指出,對於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流感併發心肌炎需要特別留意,心肌炎就是心臟肌肉細胞發炎的,心肌發炎時心臟收縮功能下降,也可能造成心律不整,嚴重時可能造成休克、動脈血栓誘發中風、心臟驟停等風險。心肌炎早期可能沒有症狀,即使出現症狀也不具特異性。
心肌炎初期症狀包括頭痛、肌肉痠痛、發燒、喉嚨痛、腹瀉等,因此,醫師確立診斷相對不容易。後續可能發生胸悶、胸痛、心律不整、昏厥、全身疲倦;倘若惡化成心臟衰竭,開始出現呼吸急促、尿量減少、下肢腿部水腫等症狀。
值得一提的是,治療心肌炎主要以支持性療法為主,亦即密切觀察心臟各項功能變化,等待發炎心肌細胞逐步恢復;但臨床上發生猛爆性心肌炎時,可能暫時需要強心劑、抗心律不整藥物、心臟暫時節律器,甚至是體外循環維生系統(葉克膜)。
黃醫師指出,通常流感好發於秋冬兩季,約在每年十一月至隔年三月期間流行,感染後約一週後自動痊癒,但高危險族群恐出現嚴重併發症,一般併發症的時間約在發病後一至二週發生,可能引起嚴重肺炎、腦炎腦病變、心肌炎及心包膜炎,患者常常需要住院治療。
流感併發重症死亡率平均兩成,常見於高危險族群,比如老年人、嬰幼兒、孕婦、免疫功能不全、氣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肺臟、肝臟、慢性腎病及肥胖者(身體質量指數BMI≧30)。
黃晨祐醫師進一步指出,對於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流感併發心肌炎需要特別留意,心肌炎就是心臟肌肉細胞發炎的,心肌發炎時心臟收縮功能下降,也可能造成心律不整,嚴重時可能造成休克、動脈血栓誘發中風、心臟驟停等風險。心肌炎早期可能沒有症狀,即使出現症狀也不具特異性。
心肌炎初期症狀包括頭痛、肌肉痠痛、發燒、喉嚨痛、腹瀉等,因此,醫師確立診斷相對不容易。後續可能發生胸悶、胸痛、心律不整、昏厥、全身疲倦;倘若惡化成心臟衰竭,開始出現呼吸急促、尿量減少、下肢腿部水腫等症狀。
值得一提的是,治療心肌炎主要以支持性療法為主,亦即密切觀察心臟各項功能變化,等待發炎心肌細胞逐步恢復;但臨床上發生猛爆性心肌炎時,可能暫時需要強心劑、抗心律不整藥物、心臟暫時節律器,甚至是體外循環維生系統(葉克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