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降低醫療量能衝擊 看診分流確保就診權益
2025/02/24

日前不少類流感患者前往醫院就醫,累計有十八萬一千多人次,創下十年以來新高,加上諾羅病毒肆虐,各家醫院急診室皆人滿為患。有急診醫師形容,患者多到沒推床可用,有些插管患者與需實施心肺復甦術患者都僅能躺在地板上處置,大批傳染病患者湧向醫院,考驗醫療量能,避免傳染病擴大成為檯面上重要議題,而患者之就醫權益,尚待政府相關單位重視。

有網友坦言,「近期至醫院急診,效率明顯較差,等待醫師看診時間都超久」;也有網民表示,「此事凸顯醫師、護理師制度福利嚴重不公,人才不斷流失,各項問題不斷出現,第一時間政府也無任何積極作為」。

當醫療院所轉診制度無法落實時,醫院急診室猶如菜市場,重症患者診治易遭到延誤,急診室變成門診,醫療品質連帶下降,讓日前農曆年前後前往醫院就診的患者與家屬頗有怨言。

對於日前各種傳染疾病患者激增,造成各大醫院急診醫療量能吃緊,醫護人員也擔心恐遭感染,建議政府相關單位督導各大醫院做好緊急應變,確保醫療品質:一、政府相關單位對各大醫院急診室與病床數宜有所掌握,並確實建立轉診機制,避免所有患者都流向單一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造成特定醫院量能超載,醫護人員不堪負荷;二、如患者病情具高度傳染力,例如新冠肺炎、流感、諾羅病毒等,建議可比照疫情期間作法,採取「視訊看診」,或於醫院急診門口附近搭設半開放式帳棚,安排人員協助維持就診秩序,讓患者於戶外電腦螢幕前,讓醫師初步看診,以避免醫護遭到傳染,影響醫療量能。

三、如經初步分類判定,病患並未具高度傳染病,例如因車禍、外傷或其他未具傳染性疾病之急診病患,則由醫護人員維持原實體看診方式,以兼顧患者就診權益。

四、針對醫護人力不足問題,建議政府編列經費,逐年提高醫護人員待遇,在醫院人力吃緊時,鼓勵退休醫護與各大學相關科系高年級學生投入醫院服務,以補短期醫療人力之不足;五、對具高度傳染疾病患者就診後領藥時,亦可由醫師評估後,患者在醫院戶外窗口進行領藥,以避免患者在院區藥局領藥時造成感染源擴大;六、如有傳染病患者前往醫院看診,提醒醫院仍要做好清潔消毒工作;七、許多醫院都呼籲「輕症患者不要全部擠到急診室」,因此建議政府相關單位拍攝公益廣告,於電視、手機或網路播放,提醒急診與一般門診之區別;八、建議醫院平時可儲備一些行軍床或擔架床,一旦出現大量病患造成急診病床不足時可機動派上用場,維持醫療院所基本醫療品質。

綜上所述,要避免大量具高度傳染疾病患者湧入醫院急診室,導致不同病患與醫護間交叉感染,影響醫療量能,建議醫院除要做好不同患者分類,對具高度傳染病與不具傳染病患者分別採取視訊與實體分別看診方式,領藥流程也可比照新冠疫情期間領藥採取專用窗口領藥,同時院區加強清消,以免醫護與藥局人員與患者有過多接觸,造成傳染病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