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權之爭證實 光陽集團董事長柯勝峯遭逼退 由專業經理人取代

▲KYMCO光陽集團董事長柯勝峯今(10)日召開記者會,無預警宣布,將正式退出經營階層,不再擔任董事長。
國內機車大廠KYMCO光陽集團董事長柯勝峯今(10)日召開記者會,無預警宣布,將正式退出經營階層,不再擔任董事長,由專業經理人團隊接手,打破60年家族共治慣例,落實公司治理。
柯勝峯同時表示「要向外界道歉」,因為集團在今年三月發佈了一個正式聲明,內容提到 「公司高層 並無不和經營團隊運作正常,沒有經營權之爭問題,媒體傳聞內容不實 」。但事實上,公司高層理念不同 ,團隊運作效能不彰,經營權爭奪正在上演 市場傳聞非空穴來風 。也就是說, 光陽董事會所
發佈的聲明並沒有說出全部真相 。
柯勝峯說,第2大股東家族代表、也是現任執行長柯俊斌在公司內部處處與自己作對,包括指示機種漲價、減少促銷、卡關預算、取消廣宣等,內耗、分裂、組織運作失能正在光陽內部上演;而且柯俊斌背後的光洲建設私下運作,要在董監事會上推舉柯俊斌為董事長兼執行長。
為解決現階段的對立與衝突,柯勝峯與第3大股東家族達成共識,要由專業經理人全面介入,取代柯勝峯的董事長、以及柯俊斌的執行長等職務;雖然該提案遭到柯俊斌與其家族強烈反對,但柯勝峯還是決定在今天發表聲明,會在接下來的董監事會議正式辭去董事長職務,讓專業經理人帶領光陽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柯勝峯指出,自2014年6月擔任光陽董事長,到現在已經滿10年。期間志在完成光陽的升級與轉型,為企業的永續經營與未來的產業變化做準備。從打造KYMCO成為全球一線品牌,到油電並重的發展策略,帶領Ionex換電事業轉虧為盈。10年來公司獲利與股東報酬,明顯優於接班前的10年。這樣的經營績效、光陽的成長蛻變,外界有目共睹。
但是,在這10年來,也深刻感受到光陽從一家台灣南部的傳統家族企業,經過幾代的傳承與環境的變遷,發展到今天所面臨的最大困境。因為是股東治理,公司的走向受到位居重要職務的大股東成員的個人能力與想法所左右,無法完全依照市場的需求,以專業團隊的建議來推動公司策略發展。更糟糕的是,當不同家族成員擁有不同的價值觀與使命感時,內部矛盾就會產生。
光陽內部存在著兩位具有完全不同公司發展理念的最高領導者。一位就是擁有超過三成光陽股權的第一大家族代表、目前擔任董事長的我。基本上,對光陽的未來充滿信心,無論是面對國內激烈的市場競爭,或是全球油電轉型的產業變革,都認為光陽擁有足夠的技術與實力面對,應積極投入發展,搶得先機,成為全球一線品牌,目標市場領導者。
而另一位,則是擁有不到兩成光陽股權的第二大家族代表、目前擔任執行長的柯俊斌。基本上,對於被稱為「夕陽產業」的機車行業前景不抱期待,面對日趨嚴酷的市場競爭,主張全面削減預算與支出,推動裁員與減薪,不追求市場領先或轉型升級,消極守成即可。若公司虧損則可以關廠,也有利於現有廠址進行土地重新利用,潛在獲利更甚於辛苦經營本業。
這兩種理念南轅北轍,互相矛盾。然而,一位是積極參與公司事務的董事長,一位是擁有最高日常決策權的執行長,因此就常發生,在董事長大力推動銷量與市佔率提升時,執行長卻要求機種漲價與減少促銷;在董事長認同廣宣與獎勵專案時,執行長卻卡關預算而被迫取消。多頭馬車下的內耗與分裂,造成組織運作失能,也間接導致光陽輸掉22年的台灣市場冠軍。
做為光陽創辦人柯光述的第三代,對公司永續發展充滿強烈的使命感,我深刻感受到現在正是光陽脫離 60 年來家族企業、股東治理的困境,轉型到專業經理人、公司治理的關鍵時刻。面對當今不確定性越來越高的外在環境,唯有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授權專業經理人積極應對未來產業變化,這才是我能為光陽所做的、讓光陽再創下一個60年篇章的最佳選擇。
柯勝峯同時表示「要向外界道歉」,因為集團在今年三月發佈了一個正式聲明,內容提到 「公司高層 並無不和經營團隊運作正常,沒有經營權之爭問題,媒體傳聞內容不實 」。但事實上,公司高層理念不同 ,團隊運作效能不彰,經營權爭奪正在上演 市場傳聞非空穴來風 。也就是說, 光陽董事會所
發佈的聲明並沒有說出全部真相 。
柯勝峯說,第2大股東家族代表、也是現任執行長柯俊斌在公司內部處處與自己作對,包括指示機種漲價、減少促銷、卡關預算、取消廣宣等,內耗、分裂、組織運作失能正在光陽內部上演;而且柯俊斌背後的光洲建設私下運作,要在董監事會上推舉柯俊斌為董事長兼執行長。
為解決現階段的對立與衝突,柯勝峯與第3大股東家族達成共識,要由專業經理人全面介入,取代柯勝峯的董事長、以及柯俊斌的執行長等職務;雖然該提案遭到柯俊斌與其家族強烈反對,但柯勝峯還是決定在今天發表聲明,會在接下來的董監事會議正式辭去董事長職務,讓專業經理人帶領光陽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柯勝峯指出,自2014年6月擔任光陽董事長,到現在已經滿10年。期間志在完成光陽的升級與轉型,為企業的永續經營與未來的產業變化做準備。從打造KYMCO成為全球一線品牌,到油電並重的發展策略,帶領Ionex換電事業轉虧為盈。10年來公司獲利與股東報酬,明顯優於接班前的10年。這樣的經營績效、光陽的成長蛻變,外界有目共睹。
但是,在這10年來,也深刻感受到光陽從一家台灣南部的傳統家族企業,經過幾代的傳承與環境的變遷,發展到今天所面臨的最大困境。因為是股東治理,公司的走向受到位居重要職務的大股東成員的個人能力與想法所左右,無法完全依照市場的需求,以專業團隊的建議來推動公司策略發展。更糟糕的是,當不同家族成員擁有不同的價值觀與使命感時,內部矛盾就會產生。
光陽內部存在著兩位具有完全不同公司發展理念的最高領導者。一位就是擁有超過三成光陽股權的第一大家族代表、目前擔任董事長的我。基本上,對光陽的未來充滿信心,無論是面對國內激烈的市場競爭,或是全球油電轉型的產業變革,都認為光陽擁有足夠的技術與實力面對,應積極投入發展,搶得先機,成為全球一線品牌,目標市場領導者。
而另一位,則是擁有不到兩成光陽股權的第二大家族代表、目前擔任執行長的柯俊斌。基本上,對於被稱為「夕陽產業」的機車行業前景不抱期待,面對日趨嚴酷的市場競爭,主張全面削減預算與支出,推動裁員與減薪,不追求市場領先或轉型升級,消極守成即可。若公司虧損則可以關廠,也有利於現有廠址進行土地重新利用,潛在獲利更甚於辛苦經營本業。
這兩種理念南轅北轍,互相矛盾。然而,一位是積極參與公司事務的董事長,一位是擁有最高日常決策權的執行長,因此就常發生,在董事長大力推動銷量與市佔率提升時,執行長卻要求機種漲價與減少促銷;在董事長認同廣宣與獎勵專案時,執行長卻卡關預算而被迫取消。多頭馬車下的內耗與分裂,造成組織運作失能,也間接導致光陽輸掉22年的台灣市場冠軍。
做為光陽創辦人柯光述的第三代,對公司永續發展充滿強烈的使命感,我深刻感受到現在正是光陽脫離 60 年來家族企業、股東治理的困境,轉型到專業經理人、公司治理的關鍵時刻。面對當今不確定性越來越高的外在環境,唯有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授權專業經理人積極應對未來產業變化,這才是我能為光陽所做的、讓光陽再創下一個60年篇章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