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美術館「往來/照見」典藏研究展 重現城市文化記憶
【記者王志誠、周貞伶/新北報導】 2025/04/11

▲唐唐發《芭蕉菜奇雅》以及仿製生鮮魚肉、蔬果的繪畫,營造出逼真的市場攤販。(圖:王世邦攝)
新北市文化局十一日表示,美術館即將於四月二十五日正式開館,四大開館展之一的「往來/照見」典藏研究展,由策展人白適銘、共同策展人鄒婷策劃,透過館藏回溯新北市不同歷史階段的文化脈絡,展現城市共同體的成長軌跡。

此次展覽以「自然/風景/邊界」及「人文/記憶/城市共同體」兩大子題,邀請觀眾一同感受新北市的豐富文化與藝術發展。展覽中展出洪瑞麟、林壽宇、張照堂等四十五組藝術家的代表作,透過不同媒材與創作手法,描繪城市景象與在地生活。

洪瑞麟的油畫作品《淡水風光》,透過色塊筆觸的堆疊,生動展現了淡水的獨特景觀,高低錯落的房舍與河港的浪漫風情,畫面色彩明朗鮮豔,中景河畔的椰子樹與遠景山巒間的紫色雲彩,共同營造出傍晚時分的靜謐氛圍。這幅作品不僅展現了洪瑞麟對自然景致的敏銳觀察,也反映了淡水在臺灣藝術發展歷程中的重要地位。

唐唐發的《芭蕉菜奇雅》則透過寫實又充滿趣味性的手法,呈現傳統市場攤販的熱鬧景象。作品結合木桌、鐵鉤、帆布、菜籃等現成物,以及仿製生鮮魚肉、蔬果的繪畫,營造出逼真的市場攤販。此系列源自藝術家自二0一四年展開的「市場擺攤計畫」,他將藝術帶入傳統市場,以擬真的生鮮繪畫擺設於攤位,邀請觀眾觀賞交流,模糊藝術與日常生活的界線,讓藝術真正融入市井文化。

「往來/照見」典藏研究展的策展手法強調多媒材的交錯運用,透過平面、立體、裝置及影像等作品交織呈現,讓觀眾體驗藝術的多重面向。展覽不僅展現藝術家對城市記憶的詮釋,也帶領觀眾回顧自身與土地的連結,感受新北市豐富多元的文化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