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本土語新詩競賽 457件投稿 類型多元

▲南市教育局辦理「我詩故我在」本土語新詩創作競賽,投稿類型多元,學生以詩傳承語言與文化,展現新世代創造力。(記者李嘉祥攝)
為推廣本土語文、扎根在地文化,臺南市政府教育局辦理113學年度「我詩故我在」本土語新詩創作競賽,以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為核心,鼓勵國中小學生以台灣台語或台灣客語創作新詩,抒發生活觀察、情感記憶與社會關懷,展現本土語的溫度與詩意之美,吸引457件作品投稿,成果豐碩。
市長黃偉哲表示,語言不僅是溝通工具,更是傳承歷史、文化與情感的重要橋樑,市府透過競賽讓學生用台語、客語創作詩歌,寫出生活觀察、表達真摯情感,展現對語言的熱愛與文化的連結,也傳承語言及文化,未來也會持續推動本土語文教育,讓語言在生活中自然使用,在創作中持續延續與傳承。
教育局長鄭新輝肯定投稿學生將本土語言與生活經驗、家庭記憶、社會議題緊密結合,作品內容豐富多元,不論是校園日常還是環境關懷,都展現年輕世代的創造力與文化認同,未來也會持續營造友善的多語學習環境,鼓勵學生以本土語書寫故事與情感,讓本土語言學習從靜態學習走向主動應用,真正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來自建興國中的吳奕潔「阮兜的魔術師」作品用細膩筆觸描寫外婆的裁縫手藝與家庭溫情,希望透過詩句延續家族記憶,也讓母語成為溫柔而堅韌的傳承力量,榮獲臺灣台語國中組第一名;來自文賢國小的吳宇梵「我的學校」作品以活潑語言描繪校園風光與同學互動,展現出對學校的熱愛與對台語的自然掌握,奪得臺灣台語國小中年級組第一名,她表示,本土語言就像一張白紙,要有人用,它才會有色彩。
開元國小陳澄作品「發病的地球」聚焦全球暖化議題,以地球擬人化為生病的朋友,寫出:「地球燒燒,流鼻水,嘴乾乾」,用童言童語呈現深刻議題,讓讀者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勇獲臺灣客語國小高年級組第一名,她表示想用客語寫一首詩,讓大家知道地球生病了,我們要一起保護它。
市長黃偉哲表示,語言不僅是溝通工具,更是傳承歷史、文化與情感的重要橋樑,市府透過競賽讓學生用台語、客語創作詩歌,寫出生活觀察、表達真摯情感,展現對語言的熱愛與文化的連結,也傳承語言及文化,未來也會持續推動本土語文教育,讓語言在生活中自然使用,在創作中持續延續與傳承。
教育局長鄭新輝肯定投稿學生將本土語言與生活經驗、家庭記憶、社會議題緊密結合,作品內容豐富多元,不論是校園日常還是環境關懷,都展現年輕世代的創造力與文化認同,未來也會持續營造友善的多語學習環境,鼓勵學生以本土語書寫故事與情感,讓本土語言學習從靜態學習走向主動應用,真正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來自建興國中的吳奕潔「阮兜的魔術師」作品用細膩筆觸描寫外婆的裁縫手藝與家庭溫情,希望透過詩句延續家族記憶,也讓母語成為溫柔而堅韌的傳承力量,榮獲臺灣台語國中組第一名;來自文賢國小的吳宇梵「我的學校」作品以活潑語言描繪校園風光與同學互動,展現出對學校的熱愛與對台語的自然掌握,奪得臺灣台語國小中年級組第一名,她表示,本土語言就像一張白紙,要有人用,它才會有色彩。
開元國小陳澄作品「發病的地球」聚焦全球暖化議題,以地球擬人化為生病的朋友,寫出:「地球燒燒,流鼻水,嘴乾乾」,用童言童語呈現深刻議題,讓讀者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勇獲臺灣客語國小高年級組第一名,她表示想用客語寫一首詩,讓大家知道地球生病了,我們要一起保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