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豬輸台 食藥署:採抽批查驗
澳洲進口「冷凍豬腳」成首批輸台萊豬,雖未超標,但專家籲監測流向。食藥署今天說,各國輸入豬肉產品採一般抽批查驗,將持續依「食安優先、科學分析、國際標準及市場稽查」辦理。
台灣於二○二一年元旦開放萊豬進口,但針對豬隻各部位訂定萊克多巴胺容許殘留量,分別為肌肉及脂(含皮)○‧○一ppm、肝臟○‧○四ppm、腎臟○‧○四ppm、其他可供食用部位(例如胃、腸、心、肺、舌、肚、腦、血等部位)為○‧○一ppm。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豬肉儀表板」顯示,四月二十九日一批二十二‧九九公噸自澳洲進口的豬其他可食部位檢出○‧○○一ppm萊克多巴胺。
由於這是開放以來首批進口含萊劑豬肉,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徐則鈺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雖然濃度符合規定,但不免還是會有消費者介意,能讓消費者知道這批澳洲豬肉的流向,對於整體澳洲豬肉的聲譽會比較好。
針對首次有進口豬肉被檢出萊克多巴胺,食藥署解釋,近期邊境受理報驗澳洲「冷凍豬腳」一批(淨重二萬二九九一公斤),該批貨品依規定查驗並抽樣送驗乙型受體素,檢出萊克多巴胺○‧○○一ppm,符合「動物用藥殘留標準」於該類產品殘留容許量○‧○一ppm,於四月二十九日依規定核發輸入許可通知,並顯示於「豬肉儀表板」,所有合格放行案件,都在科學分析下可接受風險。
至於是否會監測流向,食藥署表示,輸入產品符合「動物用藥殘留標準」,經輸入查驗合格放行,得於國內銷售流通。目前如此,未來也持續依「食安優先、科學分析、國際標準及市場稽查」辦理。此外,現行在邊境在進口豬肉方面的管制措施,食藥署說明,自二○二一年一月一日起輸入豬肉產品,原本採逐批監視查驗,也就是一百%逐批查驗,就算合格率達門檻也不會調降,因持續沒有檢出萊劑,後來在二○二三年調整為二十到五十%,如今現行各國輸入的豬肉產品是採二到十%的一般抽批查驗。
台灣於二○二一年元旦開放萊豬進口,但針對豬隻各部位訂定萊克多巴胺容許殘留量,分別為肌肉及脂(含皮)○‧○一ppm、肝臟○‧○四ppm、腎臟○‧○四ppm、其他可供食用部位(例如胃、腸、心、肺、舌、肚、腦、血等部位)為○‧○一ppm。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豬肉儀表板」顯示,四月二十九日一批二十二‧九九公噸自澳洲進口的豬其他可食部位檢出○‧○○一ppm萊克多巴胺。
由於這是開放以來首批進口含萊劑豬肉,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徐則鈺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雖然濃度符合規定,但不免還是會有消費者介意,能讓消費者知道這批澳洲豬肉的流向,對於整體澳洲豬肉的聲譽會比較好。
針對首次有進口豬肉被檢出萊克多巴胺,食藥署解釋,近期邊境受理報驗澳洲「冷凍豬腳」一批(淨重二萬二九九一公斤),該批貨品依規定查驗並抽樣送驗乙型受體素,檢出萊克多巴胺○‧○○一ppm,符合「動物用藥殘留標準」於該類產品殘留容許量○‧○一ppm,於四月二十九日依規定核發輸入許可通知,並顯示於「豬肉儀表板」,所有合格放行案件,都在科學分析下可接受風險。
至於是否會監測流向,食藥署表示,輸入產品符合「動物用藥殘留標準」,經輸入查驗合格放行,得於國內銷售流通。目前如此,未來也持續依「食安優先、科學分析、國際標準及市場稽查」辦理。此外,現行在邊境在進口豬肉方面的管制措施,食藥署說明,自二○二一年一月一日起輸入豬肉產品,原本採逐批監視查驗,也就是一百%逐批查驗,就算合格率達門檻也不會調降,因持續沒有檢出萊劑,後來在二○二三年調整為二十到五十%,如今現行各國輸入的豬肉產品是採二到十%的一般抽批查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