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寬恕祭奠愛情 5/16~5/18衛武營深情起舞
【記者何弘斌/高雄報導】 2025/05/16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帶來今夏最值得一看的芭蕾舞,由被譽為現今舞壇最會講故事的編舞家阿喀郎‧汗(Akram KHAN),攜手英國國家芭蕾舞團及奧斯卡金像獎得主葉錦添操刀視覺與服裝,融合印度卡達克與現代舞,以挑戰社會不公為主題,重塑古典四大芭蕾舞劇的《吉賽兒》,在歐美推出後備受主流媒體《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盛讚。上週臺北國家兩廳院五場幾近場場完售,在陳啟川先生文教基金會和高都汽車LEXUS支持下,本週末衛武營歌劇院連演三場,讓南部的觀眾就近輕鬆欣賞經典作品,難得機會錯過不再。(見圖)

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今(十五)日表示,為支持國內芭蕾舞的發展,衛武營近年推出『遇見胡桃鉗的女孩三部曲』計畫,與此同時,我們也持續引介國際頂尖芭蕾作品如這次的《吉賽兒》,創造機會給國內觀眾,得以就近欣賞當今世界芭蕾舞界的潮流佳作,希望藉此喚起民眾對芭蕾的關注,並且開展國內的芭蕾視野,讓這門極致的肢體藝術深耕壯大。

十九世紀推出的《吉賽兒》原著創作靈感源於德國傳說,故事講述農村少女吉賽兒,愛上逃婚隱身為農民的貴族阿爾博特,真相大白後吉賽兒因極度哀傷而殞命,被森林中的幽魂女王要求加入其幽魂陣營,在夜裡誘惑年輕男子狂舞致死,直到某日深夜阿爾博特來到森林,吉賽兒不忍傷害摯愛告知其真相,黎明後阿爾伯特逃過一劫,卻也就此和吉賽兒永別。

面對這齣芭蕾史上重要經典作品,阿喀郎‧汗以當代視角進行解構,從十九世紀農村轉變為工業革命時期的紡織廠,呼應舞團所在英國的過往,及編舞家祖國孟加拉仍有諸多血汗成衣工廠的現今,吉賽兒成了紡織廠流浪移工的一員,和上流階層偽裝為移工的阿爾伯特展開情感拉扯,讓原著從浪漫愛情蛻變為直面資本壓迫的現代寓言。有別於大多數神話與歷史由男性主導,阿喀郎‧汗為此作注入女性堅韌與覺醒的力量,讓角色成為對抗壓迫制度與暴力象徵的現代女英雄。

製作群除葉錦添外,配樂由文森佐‧拉馬格納(Vincenzo LAMAGNA)改編原創阿道夫‧亞當(Adolphe ADAM)的音樂,馬克‧韓德森(Mark HENDERSON)充滿氛圍的燈光設計,打造出一座受到詛咒的工廠和隱匿於暗處的復仇幽魂。在作品大膽破格手法背後,仍保留《吉賽兒》的精髓並賦予當代意義,例如下半場全場舞者硬鞋腳尖舞步,展示出幽魂的輕盈與飄動感,是傳統芭蕾硬鞋足尖舞的重要代表場景。

阿喀郎‧汗目前為英國舞蹈重鎮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駐院藝術家,被英國《金融時報》形容「能夠以強大能量表達驚人事物」,早在二○○二年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就邀請他來臺,讓臺灣觀眾有機會見證他從新星躍為當代舞壇巨擘;而他獨到的藝術視野,讓他曾受邀製作二○一二年倫敦奧運開幕的演出節目,並曾和知名芭蕾舞者西薇‧姬蘭(Sylvie GUILLEM)、流行樂天后凱莉‧米洛(Kylie MINOGUE),與影史首位坎城、柏林、威尼斯大滿貫影后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等多位世界級藝術家合作。

更多英國國家芭蕾舞團阿喀郎‧汗《吉賽兒》節目與售票訊息可至衛武營官網(www.npac-weiwuying.org)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