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署宣導濕地生態保育 維護生物多樣性
【記者王先國/綜合報導】 2025/05/19

▲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國家級夢幻湖重要濕地,為嚴重瀕臨滅絕的台灣特有種保育類植物台灣水韭的生長地,全球也僅限於陽明山夢幻湖區可見台灣水韭。(圖:陽管處提供)
濕地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滯洪防災及淨化水質等功能,尤其近年來,全球因受溫室氣體排放及暖化影響,澇、旱災頻次增加,民眾對於滯洪防災及淨化水質高度重視,亦顯示濕地保育的重要性,且濕地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也是重要的生物基因庫及繁衍棲息地。國家公園署指出,為了達到濕地保育的目標,推廣濕地環境教育必須普及民眾對於生態保育的認知,強調愛惜生態資源以及維護自然環境對永續生活的重要性。

依據《濕地保育法》第四條,濕地係指天然或人為、永久或暫時、靜止或流動、淡水或鹹水或半鹹水之沼澤、潟湖、泥煤地、潮間帶、水域等區域,包括水深在最低低潮時不超過六公尺之海域。例如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其西側潟湖口周邊區域擁有大面積的海草床,提供尖嘴檸檬鯊生育環境,是檸檬鯊族群最重要的育幼場,且已知為全球僅有!更是南海唯 一記錄到幼鯊、小鯊穩定出沒的區域。每年懷著寶寶的尖齒檸檬鯊母鯊,都會回到曾經孕育牠、陪伴牠成長的棲地,彷彿回到令牠最安心的娘家,待產、生下幼鯊,將這片最好的棲地交給下一代。

《濕地保育法》第八條規定重要濕地分為國際級、國家級及地方級三級。國家公園署副署長陳貞蓉表示,截至一一三年底,我國重要濕地包含國際級重要濕地兩處(曾文溪口濕地、四草濕地)、國家級重要濕地四十處、地方級重要濕地十七處,及暫定重要濕地二處。國家公園署指出,被列為「國際級重要濕地」之一的曾文溪口濕地,是瀕危物種黑面琵鷺每年來臺渡冬棲息及覓食的重要場域,深受全球鳥類保育人士矚目。此外曾文溪出海口還有約二百多種候鳥,鳥類資源相當豐富,每年亦吸引眾多賞鳥人士前來朝聖。

由於濕地保育及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要如何做好濕地保育?專家指出可從以下著手:一、自然濕地應優先保護,並維繫其水資源系統。二、加強保育濕地之動植物資源,不騷擾濕地內之雀鳥,不採摘任何在濕地生長之植物。三、具生態網絡意義之濕地及濕地周邊環境和景觀,應妥善整體規劃及維護。四、配合濕地復育、防洪滯洪、水質淨化、水資源保育及利用、景觀及遊憩,推動濕地系統之整體規劃。必要時,得於適當地區以適當方式闢建人工濕地。